更新时间:2025-04-28 11:13:48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自序
开篇语
综论
第一讲 经、经学与经数
一 “经”的字义与以“经”称书
二 汉代儒学专经与“经学”名称的出现
三 从“六经”到“十三经”
余论
第二讲 中国经学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 中国古代的地理气候环境
二 上古传说
三 夏、商、西周三代
四 春秋以降的“圣人”崇拜思潮
第三讲 “六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源
一 对“六经”是摧毁,还是守护
二 “六经”的文献特点
三 “六经”的基本内容及其思想价值
第四讲 先秦大儒与经典传承
一 孔子对中华元典的守护与诠释
二 孟子:第一个将孔子奉为“教主”的人
三 荀子:推崇“五经”达于极致的儒者
分论
第五讲 《尚书》的语言特征及其重要理念
一 今文《尚书》文本属于“老古文”
二 《尚书》所传达的重要理念
第六讲 礼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 礼仪是宗教仪式的蜕变
二 由“礼”造就社会秩序
三 礼仪是表达敬重的形式
四 礼学思想贯通“六经”
第七讲 先秦诗学特点与孔子解《诗》方法
一 《诗》的分部及其特性
二 春秋时期的“赋诗断章”
三 孔子的解《诗》方法
第八讲 《周易》演生史述要
一 商代与西周的卜筮之法
二 春秋时期的筮占活动与以《周易》说理
三 战国后的《易经》《易传》文本
四 司马迁、班固对《周易》演生史的建构
第九讲 《春秋》经的大义
一 孔子为何作《春秋》
二 “公天下而求治道”
三 “尊王室而正僭窃”
四 “贵仁义而贱诈力”
五 “内中国而外四裔”
第十讲 《论语》的魅力与活力
一 儒学的恒久魅力
二 “立德”乃是人生根本
三 亲情之爱与人类之爱
四 “和谐”思想的现代活力
第十一讲 《孟子》的弘道精神
一 经学成立所需要的四个条件
二 创造“圣人救世”论以推崇孔子,兼推崇《诗》《书》
三 “士”阶层的道义担负与人格重塑
四 建立普世性的价值准则
五 建立经典诠释的基本原则
第十二讲 《大学》的宏规
一 《大学》为“大人之学”
二 对于“三纲领”的理解
三 对于“五心法”的理解
四 对于“八条目”的理解
五 从“诚意”到“意”本论
第十三讲 《中庸》的奥义
一 《中庸》的成书历程及历史地位
二 《中庸》之“中”
三 《中庸》之“诚”
第十四讲 孝道与《孝经》
一 “孝道”观念是中华文化的内核
二 《孝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问题
三 “天子之孝”与“以孝治天下”
四 《孝经》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补论
第十五讲 “新经学”与“人文信仰”
一 “信仰”是人类一个普遍的精神现象
二 “信仰”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三 一段往事的回顾
四 “价值观”问题的突出
五 重建共同的“人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