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6年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促进山东省保险资金运用的调研报告

山东保监局

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和金融服务调研要求,山东保监局围绕“促进我省保险资金运用”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赴济南、烟台、北京等地,与省财金集团等省直单位,济南市“五大”城投集团,济南、烟台市金融、财政、发改等部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及光大、泰康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广泛座谈调研,深入了解保险资金运用的趋势、政策与先进经验,分析我省保险资金运用短板,查找保险资金与地方对接的障碍,研究提出促进我省保险资金运用的措施建议。有关情况如下: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及新趋势

自2012年以来,保监会确立了“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保险资金运用在经营模式、投资领域、运行机制等方面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趋势、新特征,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第一,监管政策不断放开,充分激发行业改革与创新。保监会陆续出台系列政策,不断拓宽保险资产配置领域,极大地丰富了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一是扩大投资品种。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优先股、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保险资金运用逐步从传统的存款、债券、股票,向债权、股权、不动产、多样化基金等另类投资品种转变,更加有效地与实体经济进行全面对接。目前,保险机构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投资领域最为丰富的金融机构之一。二是转变监管方式。整合简化监管比例,建立大类资产比例监管新体系,大幅度减少比例限制,提升了市场主体资产配置的自由度。推进保险资管产品注册制改革,注册时间缩短至6天,发行效率显著提高,增强了对大型融资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支持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展。目前既有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也有专注于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投资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有专门从事私募股权基金、公募基金和财富管理的创新型机构,呈现出良性竞争、优势互补的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态势,可以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第二,发挥保险资金独特优势,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的另类投资快速增长。与银行、证券、信托业等金融部门相比,保险业可以提供期限更长、供应更加稳定、资金成本较为合理的巨额资金,在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等另类投资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发展来看,欧美很多保险机构都加大了另类资产配置,呈现出另类投资“主流化”的趋势。在“保险投资新政”支持下,基础设施、不动产、长期股权、私募基金等另类投资也成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方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一批有良好社会影响的项目。比如,保险资金是京沪高铁的第二大股东,投资160亿元;投资南水北调工程400亿元;投资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360亿元;以股权计划形式投资招商局轮船项目400亿元等。截至2015年末,保险资产配置中另类投资占比达到了23.3%,已居保险大类资产配置的第二位;债券占比34.39%,银行存款占21.78%,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占比15.18%,其他投资占比5.34%。目前,保险业投资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达到1.37万亿元,平均期限8年左右,2013—2015年债权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为6.58%、6.99%和7.01%,单只平均规模22.36亿元。此外,还设立了中保投资有限公司,发起3000亿元的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以及专注于基础设施、创业投资、健康医疗的私募股权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稳定资金。

第三,保险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各地竞相加大保险资金引进力度。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面临拐点,政府职能深入转变,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保险作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5年保费收入达2.43万亿元,资产总额12.4万亿元。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确定的目标,2020年全国保费收入将达到5.1万亿,按照另类投资占比20%进行保守估计,每年直接投向实体经济的新增保险资金可达1万亿元。未来庞大的资金规模,使很多省市把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投资地方建设。比如,广东、江苏等地创新发展以保险资金为主力,“政府+保险资金+社会资本”股权投资基金,人保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新华广州产业发展基金、中国人寿苏州城市发展基金的规模分别达到121亿元、200亿元、100亿元。有的省市出台优惠政策,比如河南对参与PPP项目的最高给予500万元费用补贴,给予协调保险资金引进的省级分公司不超过0.05%奖励。此外,有的省份积极搭建平台,广西、安徽、湖南等省市每年组织召开保险资金对接会,取得了明显效果。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发展的新趋势和特征,给我们如下有益启示:一是稳定经济增长,必须重视保险资金运用。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能够较好地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对实体企业融资的影响,缓解在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下其他金融机构“惜贷”困境,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发展中长期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好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二是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必须重视保险资金运用。债权投资计划开辟了保险以长期债权方式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股权投资计划提供了解决一些企业权益性资本供给不足、亟待“去杠杆”等问题的新思路,资产支持计划探索了国内证券化领域盘活资产存量的新方式,发起设立并购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为“去产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方法。三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必须重视保险资金运用。保险资金集中在总部统一运用的模式,使资源分配存在马太效应,谁抢的先机、占领市场,就会对后来者形成排斥和挤占。当前,各省市都在竞相引进保险资金,优化金融资源结构。面对这一新兴领域,山东应当迎头赶上,在促进保险资金运用机制上形成特色,争取区域金融竞争的主动权。

二、我省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成效、差距和问题

近年来,我省围绕提升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15年末,我省保险资金运用累计达604.1亿元,在全国的排名由2013年底的第11位上升至第7位。二是投资模式不断创新。泰山与诸城、商河等市县合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中小型创业投资项目。中国人寿与烟台市政府合作设立规模达50亿元的“中韩产业园发展基金”,是我省首个保险资金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的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发展基金。规模50亿元的“山东国投—泰康产业发展基金”,为我省首个保险资金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投资基金。三是服务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加大。交通、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是主体,投资规模368亿元,占比60.9%;商业地产、保障房等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达到了147.6亿元,占比24.4%;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达到84.9亿元,占比14.1%,其中与保险产业链相关的养老、健康等产业的股权投资为75.7亿元。四是部分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阳光人寿设立的潍坊阳光融合医院,是全国首个保险业投资“三甲”医院项目;幸福人寿参股我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进入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合众人寿在济南长清建设养老社区,规划投资60亿元,在养老产业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五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郭树清省长、夏耕副省长多次就资金运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保监会积极支持,陈文辉副主席亲自出席我省对接会;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保险资金支持重大工程的意见,并将保险资金运用纳入投融资机制改革、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等领域政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兄弟省市都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投资地方建设,广东、江苏分别超过了3500亿元、1500亿元。尽管我省保险资金运用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还相对落后。

(一)资金运用规模不匹配

一是与经济发展地位不匹配。山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多年一直位居全国第3,各项主要指标也位居全国前列,但引进保险资金量排在全国第7位。二是与保险业务规模不匹配。山东是全国最大的区域保险市场,保费规模已连续多年居全国第3位,2015年占全国的7.4%。但是,山东保险资金使用量占比偏低,保费资金净流出较高,服务山东实体经济明显不足。以在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注册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为例,投向山东的资产管理产品仅263.4亿元,占全国的1.9%。三是与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不匹配。我省建设济南都市圈、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险资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二)融资模式创新不够

目前,我省主要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进行保险融资,占比高达70.2%,保险资金具有优势的股权、产业基金等融资模式发展相对滞后。省财金集团管理的省级政府引导基金、PPP基金,尚未引入保险资金。从其他省市来看,出现了诸多创新模式,有效扩大了当地保险资金投资规模。例如,广东设立了广东(人保)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人保出资60亿元,基金规模121亿元,投资于粤东西北地级市的新区及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项目,预计可撬动1200多亿元的资金,省财政资金杠杆放大到30倍;苏州设立国寿(苏州)城市发展产业基金,国寿出资70亿元,基金规模100亿元,以类优先股形式投资城市发展相关产业项目;中再资产发起设立北京地铁16号线股权投资计划,总计120亿元,占16号线80%的股权;泰康资产发起设立360亿元的中石油股权投资计划,占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30%的股份,为解决国有企业资本多元化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

(三)地方引资项目选择与险资投资偏好不完全匹配

在项目规模上,保险资金受总部集中运用体制影响,偏好大项目、大资金,单笔意向规模一般在20亿元以上,有的公司反映我省意向项目投资额较小(多在10亿元以下),与险资偏好不匹配。我省目前已投项目中单笔最大为65亿元,而人保拟发行的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达150亿元,上海棚户区改造项目达到500亿元。在资金成本上,从目前来看,保险资金的使用成本在6%左右,但部分融资企业反映保险资金本身要求的利率较高,并需要银行出具保函,增加1%左右的使用成本,希望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在项目增信上,保险资金的增信要求相对较高,目前落地的债权投资计划多由银行、AA+或AAA级以上的企业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

(四)引进保险资金的机制不顺畅

保险公司普遍反映,虽然扩大地方投资的意愿很强,但获取项目信息的渠道少,一些投资项目库主要提供项目本身的信息,而缺乏项目实施主体的信息,不易找到既了解保险资金特点,又熟悉地方投资情况的合作机构,一些项目信息往往要在总公司、各级政府或相关企业之间多次汇报沟通,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等或者对接工作不及时。目前在推的保险资金运用项目,主要依靠领导强力推动,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持续性,引资工作效率不高。

(五)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社会资本扩大投资的体制制度性障碍。比如,土地等抵押登记存在障碍,我省部分部门工作人员不认同保险企业为金融机构,使抵押登记困难,影响了投资积极性;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符合保险资金偏好,但普遍感觉准入门槛仍然偏高、审批时间长,有的部门对保险资本进入公立医院持保守态度、不愿失去控制权,多点执业推进较慢制约人才引进等;保险机构没有企业征信系统查询权限,影响了信用风险判断等。

三、我省保险资金运用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

加快推动我省保险资金运用,要立足保险资金的特性,围绕山东当前短板和问题,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找准突破口和主要方向,集中全力、重点推进。重点在以下四个领域有所突破:

(一)围绕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创新保险投资模式

从国际上来看,各国政府均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引导具有来源稳定、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等优势的保险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保险机构成为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等的重要资金提供者。以美国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保险资金、养老金通过抵押贷款、市政债券等提供了55%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我省应围绕“一带一路”“一圈一带”“蓝黄两区”等重大战略部署,支持保险资金创新运用债权、股权、股债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投资。一是发展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投资基金。借鉴广东(人保)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国寿(苏州)城市发展产业基金的做法,总结烟台市中韩产业发展基金的经验,引导保险机构发起设立股权基金、夹层基金等私募基金,支持我省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重大工程。二是以夹层基金突破口开展基础设施股权投资。夹层投资具有持续稳定的回报,不需承担股权投资的收益波动风险,收益特征符合保险资金匹配需求。2013年,保险业投资360亿元设立“中石油西一、二线西部管道项目股权投资计划”,与中国石油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进行管道建设,开创了保险公司投资国家大型能源项目的先例,在业内形成良好示范效应与品牌效应。三是参与我省PPP引导基金。近期,财政部联合十家金融机构设立了1800亿元的中国PPP融资基金,国寿集团也出资上百亿元参与基金。省财金集团可积极借鉴,加大与保险机构的合作,引导其以有限合伙人、财务投资者等方式,参与我省PPP引导基金建设。

(二)围绕保险生态圈和产业链,开展战略性直接股权投资

引导保险机构投资向上游金融端延伸,向中小游的养老、医疗健康、汽车服务等产业发展,通过股权、股权投资计划、私募基金等形式与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生态圈。在养老领域,引导保险机构把发展养老产业作为寿险业务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养老产业作为直接股权投资的核心领域。通过与养老服务机构的股权合作,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养老服务,实现“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覆盖。在医疗健康领域,通过直接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并购基金等方式,投资新设医疗机构,整合省内医疗资源,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探索参与健康管理、医药流通等领域。在汽车服务领域,目前汽车产业链存在严重的“重生产、轻服务”的现象,发展的空间很大。保险机构参与我省汽车服务业,一方面可以分享汽车服务业的成长,另一方面与车险业务发展相互促进。在金融领域,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并购、股权投资等方式,对地方银行、资产管理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进行整合。同时,加强与小贷机构合作,通过资产支持计划、信用委托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三)围绕提质增效升级,发展保险系私募股权基金

一是发展产业并购基金。随着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量产能过剩产业需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质的提升。可以积极推动保险机构与我省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发起设立行业性产业并购基金,服务我省“去产能”。二是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而言,保险公司是理想的合作对象,在引入保险资金的同时,国有资本还能保留一定控制权,维持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国有经济的掌控力。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有较稳定收入的能源、交通、公共事业等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也非常适合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通过购买相关企业发行的优先股,享受其稳定分红。三是参与政府引导基金。我省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省级股权引导基金,应积极引导保险机构加强与省财金集团的合作,积极参与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和投资。四是参与创业投资基金。总结推广我省泰山财险公司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的经验,积极联系保险系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争取引导更多保险资金参与我省创投项目,支持创业创新。

(四)围绕盘活资产存量,发展资产支持计划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保险资金可以通过项目资产计划挑选并配置优质资产,在不大幅增加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增强收益率的长期稳定性,提高保险资金抗周期变化的能力。同时,受央行降息降准和地方融资平台政策影响,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有望成为替代收益不断下滑、范围不断收缩的传统债权投资计划的大类品种。保险监管部门也积极支持资产支持计划发展,2015年出台了《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最大的亮点是对基础资产实行负面清单。目前,负面清单还在制定过程中,未来将对资产支持计划业务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据了解,很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都在挖掘、储备这类优质资产。我省应抓住机遇,积极引导保险资金参与一些不动产、受益权、收费权、租赁等资产的资产证券化。

四、促进我省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建议

京、沪、粤、苏等经济发达省市,是保险机构投资的首选地区,保险资金运用具有先天优势。但是,通过调研来看,目前各省市在保险资金运用机制上还没有形成有效和成熟的模式。我们认为,我省保险资金运用工作要实现“弯道超车”,应结合省情,坚持问题导向,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取得突破,寻求先机。

(一)加强政府支持,建立常态化的项目对接机制

这是推动保险融资由非常规的资金服务向常态化融资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了解我省企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对投资项目对接机制的需求状况,调研组认为关键要解决其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必要建设我省融资需求与保险资金网上对接的“保险资金运用信息平台”。调研组就此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达成了合作意向,协会将对我局正在建设的平台予以支持推广。调研中也初步掌握了平台建设的难点和问题,建议省政府将该平台作为我省金融基础设施,给予大力支持。主要有:保监局受法定职责所限,没有相关经费预算,希望财政资金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建立部门协作机制,由各部门、省级融资平台公司和各市金融办根据保险资金的特点和偏好,积极运用平台发布重点融资项目,丰富平台的项目源;支持平台接入金融信息基础数据库和省社会信用数据库,提升对项目的风险甄别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二)推动观念更新,增强保险资金运用意识

保险与银行、证券等具有完全不同的思维和模式,社会上对保险资金还较为陌生,不了解、不会用保险资金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促进保险资金运用,首先要从提高对保险资金运用的认识开始。一是举办“保险资金运用”高层论坛。通过论坛提升我省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运用保险资金的意识,增强我省在全国金融投资领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建议由省政府出面,邀请保监会、资管协会等共同主办,并选择适合我省特色的论坛主题,同时套开投资项目推介会。在总结自此论坛经验基础上,可以选择有意愿的地市每年承办一次,实现常态化。二是加强案例总结宣传。对省内外保险资金运用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在新闻媒体、政府信息刊物、专业杂志上进行刊登,让社会看到“保险资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以示范的力量带动整体保险资金运用意识的提升。三是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保监会、资管协会、有关资管公司的专业人士,对市县金融部门、大型企业、投融资平台等开展专题培训,讲解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方式和案例,提升我省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性。

(三)优化政策措施,构建可持续的资金运用环境

当前,重点解决保险投资遇到的突出问题和障碍。一是出台允许保险机构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意见。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的特点,决定了很多投资需要担保,而不动产抵押是使用最多的增信手段。不动产抵押登记办理难,制约了保险投资项目的落地。建议由国土等部门出台规范土地质押登记的政策,明确保险机构可作为抵押登记对象。二是营造保险投资医疗产业的良好环境。推进医疗领域的简政放权,推动保险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细化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既解决医生的收入问题,也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在方便百姓就医的前提下,根据医疗价格、质量等因素考虑医疗保险定点资格,使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的待遇。支持保险资本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及投资规划,逐步建立自身的品牌。三是优化保险参与养老产业的政策。加强用地保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设施、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落实养老产业的优惠政策,引导更多保险资金参与我省养老产业发展。

(四)鼓励行业创新,加强地方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建设

推动我省保险法人机构做优做强,发挥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引领作用。在我省单一保险法人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鼓励和支持省内现有4家保险公司合作出资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增强我省保险法人机构保险投资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保险机构在我省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健康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探索将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纳入我省社会基金受托管理人范围。

附件:1. 山东保险资金主要投资项目统计表。(略)

2. 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政策一览表。(略)

3. 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变化的历史沿革。(略)

4. 保险资金运用典型案例。(略)

调研组成员 赵东生 张强春 张夫贵 杨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