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一
军政关系问题是政治学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议题,也是军事政治学探讨的重要内容。研究军政关系问题,其要义是考察军政之间的互动方式、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政权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的性质塑造并决定着军政关系的属性,军政之间双向互动构成了国家范畴内军政关系的内容。
中东地区长期战乱不休,动荡不宁,凸显了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方面的关键作用。然而,中东地区国家众多,政权形态差异悬殊,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军政之间的互动复杂多变。因此,军政关系问题一直是中东政治研究的重大课题。
朱泉钢博士依据政治发展理论,考察和比较研究中东国家军政关系的变化,经过八年多的扎实积累和艰辛努力,终于完成了《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研究》。这部著作的出版,不仅是作者个人的重要学术成就,而且是对中东政治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这部著作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性。作者在清晰界定军政关系概念的基础上,多角度考察阿拉伯国家的军政关系问题。在英语中,military(军事)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可指军队(一国组织机构)、军方(团体力量代表)、军人(与文官并列)等。正因如此,军政关系的概念和含义是复杂的,可指军队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军方与政权之间的关系、军人与文官之间的关系。作者在导论中将军政关系明确为“军队与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及在互动基础上形成的有关军政双方权力分配的制度安排。”军政双方权力分配的制度安排涉及政治治理、军队团体事务、安全政策制定、社会经济活动四个领域。这一界定,既厘清军政关系的内涵,使问题探讨更为聚焦,又展现了政治学研究三大“问题域”,即国家政权、政治制度和公共政策,使该项研究更具整体性。本书在讨论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的演变问题、阿拉伯国家军队在民众抗议中的行为选择问题时,综合考虑结构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具有明显的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特征。
第二,客观性。作者驳斥了部分西方学者在军政关系问题上宣扬“西方经验普世化”等论调,强调应辩证、历史地看待阿拉伯国家军队的作用。一些西方学者在讨论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时,往往将西方政治进程中的文官控制军队作为军政关系的“唯一合理模式”,忽视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发展的历史性和多样性,从而出现了“军队国家化泛化”“文官作用理想化”“军队作用消极化”“军队作用恒强论”等错误论调,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西方话语霸权等积弊,其实质是“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本书通过深入的案例研究,令人信服地指出,在不同的阿拉伯国家,以及同一阿拉伯国家的不同时期,军队以及军政关系的作用很难一概而论,需要对其进行具体和辩证的评价。
第三,创新性。作者以政治变迁为基线,全面展现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演变的历史“画卷”。与此同时,以埃及、伊拉克、也门和黎巴嫩为主要案例,分析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演变的轨迹和动力、类型和特征,进而评价军队在阿拉伯国家中的作用,解析军队在阿拉伯剧变中的行为选择。本书的创新点包括:提出衡量一国军政关系类型的方法,避免将军官在政府中任职状况作为单一指标来判断军政关系类型;借鉴并批判西方学界在解释阿拉伯国家军队在民众抗议中行为选择时提出的制度主义、理性主义、文化主义的假说,提出“军官团理性假说”的解释;剖析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的多变性和多样性特征,进而探究军政关系对阿拉伯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等。
与此同时,作者强调辩证看待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境下民众对军队的期许有所不同。在国家危难之际,民众希望军方是捍卫国家利益的中坚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民众希望军政权能够减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尽快过渡到专家治国和军队专业化路径上来。在民主化进程中,许多民众希望军方不要干预政治,然而,当民主化进程受挫、出现动荡乃至失序时,民众又要求军队力挽狂澜,控制局面。因此,定位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职能并不是容易的。中东地区的各个国家,内外条件瞬息万变,没有强有力的军队就无法稳定局面。但是,长期的军人政权又导致体制运行僵化。由此可见,在复杂的地区局势下,阿拉伯国家的军政关系实际上是需要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状态,寻求平衡状态对于提升政府和军队的专业化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鉴于阿拉伯国家军队与政治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解决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问题,应当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立良性的军政关系模式,即符合政府控制军队、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军政关系具有高效率三个基本规范的军政关系;二是提高阿拉伯国家现代化的政治治理能力,加强治理体系建设,确保国家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社会团结和公平正义,力争使军队建设与这些目标实现良性互动。
那么,维护政权安全和促进国家建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军政关系架构?这是研究军政关系的核心问题,也是评价一国军政关系的主要依据。
“自古知兵非好战”,国家安全既要依托于强大的军事力量,又不能因为军队强大而使其佣兵自重或破坏政治与社会秩序。因此,在讨论军政关系时,无论是军事集团还是政治集团,其对国家的忠诚度以及其是否维护国家利益是讨论的核心所在。
纵观世界各国军政关系的演进,不同历史条件(外在和内在)和发展阶段对军政关系的构造有不同的客观要求,这就决定了军政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差异性,进而形成不同类别和属性的军政关系。因此,在讨论军政关系时,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能等量齐观。当前,两者的军队处境和地位不同,任务和使命不同。西方发达国家遭受外部侵略的可能性较低,其军队在多数情况下的任务是对外干预而非防范外部干预;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军队面临着防范外部干预和解决内部纷争的重任。可以说,地缘政治环境、外部威胁程度、内部稳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传统等因素都是塑造军政关系的变量。这在阿拉伯世界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何种类型的军政关系,评判军队行为选择的标准应当是: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是否有利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是否有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由此观之,朱泉钢所著《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研究》的出版有着开拓性意义。希望这本著作的面世,能够引起相关领域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兴趣,推动中东政治发展问题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王林聪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2020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