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简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袁世凯的戊戌抉择

经历了弹劾风波的有惊无险,袁世凯小站练兵获圣眷裕隆,军事实力渐增。然而在京城,自光绪维新以来,帝、后变法之争日趋激烈。当时,北京城谣言四起,有说慈禧太后欲借天津阅兵之机废掉光绪,有说维新派要搞政变。袁世凯因手握兵权,近临京畿,也成为这场政治风云中的关键一环。何去何从,袁世凯面临着抉择。

起初,袁世凯表露出某种赞同变法的倾向。甲午战败后,变法维新呼声渐涨,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因疾呼变法,而被变法派官绅引为同类。自朝鲜归来的袁世凯为入权门在京奔走期间,结识了康、梁等一批维新人士,甚至还在1895年5月参加了康有为在京发起的“强学会”见文后小常识。筹备活动,并于7月捐献白银500两以资变法宣传。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心怀救国大志的康有为再次进京,欲警告清廷有被瓜分之危险。在“上书求变法与上”梁启超:《记保国会事》,载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四册,神州国光社,1953,第416页。的策略下,康有为通过为各路言官草拟奏折,上书己见。在康有为精心策划草拟的一系列奏折的推动下,1898年,光绪亲自接见了康有为。其间,袁世凯也表达了对康有为“悲天悯人之心,经天纬地之才”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92,第57页。的惺惺相惜之情。

在康有为等人的努力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随着变法维新的深入,原本旁观的慈禧发现事情偏离了轨道,帝、后矛盾渐显。此时,袁世凯统练新军风生水起,康有为开始向光绪大力推荐袁世凯,称抚袁以备不测。

1898年9月16日,光绪召见并特赏袁世凯侍郎候补衔,专办练兵事务,并随时具奏应办事宜。从正三品的臬司到正二品的侍郎,袁世凯连升两级,这种荣耀是普通人不可想象的。获此殊荣,袁世凯并未得意忘形。

9月17日,袁世凯一大早入宫谢恩,光绪告诫袁世凯要与荣禄各办其事。也许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此时的袁世凯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政治旋涡中。9月18日,返回法华寺后的袁世凯,决定尽快赶回天津以观其变。法华寺位于北京城东报房胡同,是袁世凯一个驻京联络处。

当袁世凯在内室屏息凝神准备秉烛草疏,向圣上呈请回津之时,法华寺的山门被敲响了。袁世凯一看名刺,知是谭嗣同。在诡谲的政治风云中,清净的法华寺注定山雨欲来风满楼。

关于谭嗣同夜访法华寺,尽管已无从可知两人密谈的细节,但根据袁世凯的《戊戌纪略》、毕永年的《诡谋直纪》及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等有关记载,谭嗣同提出“杀荣围园”的建议却是属实的。那天夜里,谭嗣同反复劝说袁世凯诛杀荣禄,起兵勤王,逼慈禧交出政权。

久经宦海的袁世凯尽管也表态“诛荣禄如杀一狗耳”,但对密诏之意心存怀疑,开始与谭嗣同周旋,“尚未允也,然亦未决辞,欲从缓办”毕永年:《诡谋直纪》,载汤志钧:《乘桴新获:从戊戌到辛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第26页。。对于袁世凯的迟疑,后人经过考证,当时谭嗣同拿的是杨锐手抄的谕令副本,该密诏虽未明说杀荣禄、包围颐和园,却要求康有为等人另议良法。于是,袁世凯认为是康、梁等人矫诏起兵。

送走谭嗣同后,袁世凯权衡利弊,认为无论是兵力上(近畿已被慈禧、荣禄密布约14万重兵,而袁世凯只有新建陆军7000余人),还是帝、后政治力量对比上,维新派明显居于弱势。就袁世凯个人而言,和平改良是他接纳维新派的底线,康有为等人要武装包围颐和园、捕杀慈禧和荣禄,这在袁世凯看来是不合时宜的。最终,袁世凯听从谋士徐世昌的谏言,“与其助帝而致祸,宁附后而取功名”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第25页。

9月21日清晨,回津后的袁世凯向荣禄详细报告了谭嗣同夜访法华寺的全部细节。当晚,御史杨崇伊便带来了慈禧政变、重新“训政”的消息。为保全自己,袁世凯和盘托出维新派计划。9月22日,杨崇伊迅速将此消息告知慈禧,最终导致事态发展严重: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以致六君子被杀。

戊戌政变后,袁世凯获得了慈禧的信任及大量的军需补给。同时,袁世凯向荣禄献策,将京畿地区五大军合编为武卫全军,由荣禄统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则编入武卫右军。袁世凯的这一军队改制建议,一方面消除了满族权贵对他的猜疑,另一方面也加深了荣禄对他的信任,有相逢恨晚之意。

在慈禧的信任、荣禄的保荐下,1899年6月袁世凯升至工部右侍郎,统率武卫右军,所部增至1万人。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袁世凯主动请缨署理山东巡抚,武卫右军随调前往。至此,袁世凯及其统率下的新建陆军走出小站一隅,开始从一个军事团体逐渐发展为一个军事政治团体。袁世凯一跃而成中外所瞩目的实力派人物。1902年6月,清廷实授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赏太子少保衔。

大事年表

1895年 5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四项救国方法。史称“公车上书”。

5月,袁世凯捐资参加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强学会”筹备活动。

1897年 11月,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教堂德国传教士唆使教徒欺压人民,激起公愤,巨野县民众杀死两名德国传教士,是为“巨野教案”。随后,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强占胶州湾。

因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进京上书变法。

1898年 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史称“戊戌变法”。

9月16日,光绪召见并擢升袁世凯侍郎候补衔,专办练兵事务。

9月17日,袁世凯觐见光绪。

9月18日,谭嗣同拜访袁世凯,商量“杀荣围园”计划。袁世凯当面应允,但随即回天津并向荣禄告密。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28日,捕杀“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10月,山东地区爆发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小常识:强学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5年7月底、8月初,康有为在帝师翁同龢的支持下发起,并于11月中旬正式成立。该会附设“强学书局”,刊行《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翻译西方和日本书籍,宣传维新主张,期间还得到了一些朝中显贵的资助。1896年1月,御史杨崇伊弹劾强学会“专门贩卖西学书籍”“植党营私”“将开处士横议之风”。在慈禧太后的压力下,光绪下令关闭北京强学会。

知识链接:戊戌变法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康有为联合在京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主张维新变法,是为“戊戌变法”之开端。在维新人士和部分清廷官员的推动下,光绪帝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之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的维新派,通过光绪帝发起了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的政治改良运动,后遭到慈禧太后等人强烈反对与抵制。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至南海瀛台,28日,捕杀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6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前后经过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