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秦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指鹿为马”的赵高

赵高,作为秦朝的权臣,他的名字几乎与“指鹿为马”的故事紧密相连。赵高通过扶持胡亥登上皇帝的宝座,最终使这位昏庸的秦二世将大权交给了他。赵高借此机会权倾朝野,肆意妄为。

赵高的坏事做得太多,且深知胡亥的昏庸与软弱,担心自己最终会被清除。为了测试朝臣的忠诚,也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想出了一个狡猾的计策。

在一次朝会上,赵高牵来一只鹿,硬是说这是一匹马。胡亥被弄得一头雾水,但还是笑着回应:“丞相弄错了,这明明是鹿。”赵高却坚持自己的说法,并让朝臣们表态。

这时,部分大臣因害怕赵高的权势,顺势附和说这是马;而有些坚持实事求是的则直言这是鹿。结果,那些敢说真话的臣子,事后纷纷遭到赵高的陷害。

从此,“指鹿为马”便成了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代名词,成为流传千古的成语。

赵高的一生,充满了“指鹿为马”式的手段。他不择手段、心机深沉,最终通过这种权谋手段牢牢把控了朝政,但也因此让自己身陷权力的旋涡。

赵高的沙丘之谋

兄弟几人都出生在隐官。隐官是一个收容罪犯并让他们从事劳动的机关,因而这些人的社会地位极其卑微。赵高的母亲曾受过刑罚,获释后被送往隐官劳动,因此赵高出生在这样一个贫贱的环境。

然而,秦始皇并不在乎出身的高低。当听说赵高有才能,精通狱法时,便任命他为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的车舆。

赵高善于察言观色,深得秦始皇宠信。他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结交,并且暗中教他狱法。赵高曾犯过大罪,秦始皇命蒙毅按法惩处,但最后却赦免了他,还恢复了他的官职。这一事件导致了赵高与蒙毅之间的恩怨。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左丞相李斯和胡亥随行,赵高作为中车府令兼符玺令事也在其中。秦始皇在沙丘病重时,命赵高代写遗诏给长子扶苏,让他把军队交给蒙恬,奔丧回咸阳。

遗诏明确表明扶苏应继位为皇帝。但秦始皇去世后,遗诏和玉玺落入赵高手中。李斯担心没有正式立太子,可能引发政局混乱,决定暂时封锁秦始皇的死讯。

赵高凭借掌控玉玺和遗诏,决定支持胡亥篡位。他与胡亥进行了一番心机对话,巧妙地挑起了胡亥的野心。赵高告诉胡亥:“皇上已死,长子扶苏继位势在必行,你怎么办?”

胡亥虽心有顾虑,但赵高用历史的例子说服了他,指出如汤武革命、卫国君主弑父等历史事件,都是以臣弑君为正义之举,最终赢得天下。

赵高进一步挑拨胡亥的心态,强调“干大事不必拘泥于小节”,要胡亥果断行动,掌握大权。胡亥在赵高的诱导下,终于动心,并表示愿意听从赵高的安排。

赵高随后找李斯商量,将阴谋逐步揭示给他。李斯初时反对,但赵高提醒他,若扶苏继位,李斯将面临被罢免的危险,而如果支持胡亥,则可以保全自己的权位,甚至世代富贵。李斯最终屈服于赵高的威胁,决定支持胡亥。

赵高以胡亥的名义,向李斯施压,最终成功策动了沙丘之阴谋,胡亥登上了帝位,成为秦二世。赵高也因此获得了权力,被封为郎中令,位列九卿,掌管宫门,深得胡亥信任。

这一系列权谋手段,不仅让赵高最终掌握了实权,也改变了整个秦朝的命运。然而,赵高的阴谋虽然成功,却为他日后的权力争斗埋下了祸根。

奸臣与傀儡帝王

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享乐至上,完全不理政事。他一心想利用皇帝的地位纵情享乐,便找赵高商量,问道:“人生短促,我已经是天下之主,想要尽情享受,保持国家安定、百姓快乐,能长期享有江山,直到寿命终老,怎么样?”

赵高见机立即附和:“只有贤明的君主能做到,昏庸的君主不行。”

赵高接着向秦二世提及,朝中有不少疑虑,尤其是秦朝的王公子和大臣,他们心里不服,担心变乱发生,天天战战兢兢,甚至有叛乱的隐患。秦二世听后焦急不安,问赵高该怎么办。

赵高巧妙地建议:“应当依靠严苛的法律和残酷的刑罚,连坐诛杀,不留任何隐患。消除先帝遗臣,提拔贫贱之人,建立亲信,这样便能确保陛下安享乐年。”

赵高的用心险恶,他通过控制秦二世,迫使他对所有不满的人采取极端手段,清除政敌,任用亲信。这样一来,许多大臣、皇子、甚至亲王都遭受冤屈,家族灭亡。群臣人人自危,甚至有人开始图谋叛乱。

与此同时,秦二世继续修建奢华的阿房宫,修建直道、驰道,赋税愈加沉重,兵役无休无止,百姓苦不堪言。

终于,陈胜和吴广率先起义,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地爆发,秦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赵高成为郎中令后,利用职权为个人报仇,杀害了许多人。他深知权力不可能永远不被发现,于是主动向秦二世献策:“天子尊贵在于百官只听命令,不见皇帝面。陛下年轻,难免有所不知,最好深居宫中,让我等掌握政事。”秦二世听后,认为有理,于是彻底放权给赵高。

自此,秦二世不再处理朝政,赵高成了实际的最高权力者,连李斯也未能幸免。赵高利用权势陷害李斯,最终导致李斯被腰斩,三族灭亡。他还罢免冯去疾、冯劫等人,并逼他们自杀。赵高被任命为中丞相,事无大小皆由他裁定,秦二世成了赵高掌控下的傀儡。

阴谋者的最终下场

在秦朝末年,章邯在与起义军作战时屡次败退,秦二世派人去谴责他。章邯感到压力巨大,派长史司马欣前往咸阳报告情况,但赵高既不见他,也不相信他。司马欣急忙逃回去,赵高派人追捕,但最终未能捉到他。回到营地后,章邯选择投降项羽,带领军队归顺起义军。

秦朝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赵高为了测试群臣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著名的“指鹿为马”事件。他故意让鹿代替马,迫使朝廷大臣纷纷附和,以此来打压敢于说真话的臣子。赵高通过阴谋让大臣们惧怕他,不敢反驳。

事实上,赵高早已多次向秦二世隐瞒关东起义军的强大力量,甚至谎称刘邦的军队不值一提。然而,此时各路起义军已联合向西进攻,刘邦的数万大军甚至逼近武关。赵高为了避免秦二世知晓真相,害怕自己遭遇杀身之祸,便假称自己生病,借此不上朝。

秦二世依然被蒙在鼓里,沉迷打猎,毫不察觉国家的危机。有一天,他射杀了一名误入上林苑的百姓,赵高见状,借机劝谏秦二世,暗示他行为不当,可能会遭遇天谴。秦二世听从了赵高的建议,暂时迁往望夷宫避难。

然而,赵高却通过女婿阎乐指使一千多名兵士前往望夷宫,声称有盗贼闯入,强行闯宫,杀死了秦二世。宫中守卫毫无准备,秦二世竟未能反抗,赵高的阴谋最终暴露。

秦二世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依然抱有一线希望,试图通过求见赵高来摆脱困境。然而,赵高的心意已决,不肯见他。秦二世提出希望被封为一郡之王或万户侯,但也遭到拒绝。最后,他只能乞求成为普通百姓,像诸公子那样度过余生,但同样没有成功。赵高最终逼迫他自杀。

尽管赵高已经掌握了玉玺,想借此篡权登位,但他深知群臣可能不服。因此,赵高召集大臣和公子,宣布秦二世被杀的经过,并解释道:“秦朝原本是一个诸侯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才称帝。如今六国已复国,秦的疆域大不如前,称帝已不合适,还是称王吧。”没有人敢反驳,赵高得以推举秦二世的侄子,公子婴,继位为秦王。

公子婴在斋戒期间,察觉赵高的意图并非善意,怀疑他可能在宗庙中图谋不轨,于是假装生病未前往。赵高心生疑虑,亲自前往斋宫请他。正当赵高进入斋宫时,公子婴便设法将赵高杀死。赵高一生多次行骗,最终也未能逃过命运的安排,死于他一手构建的权力游戏。

这一切最终成了赵高的悲剧:从一个权力中心的人物,到被其信任的继任者所击败,成为他自己所设计的阴谋的牺牲品。权力的游戏,有时比谋略本身更加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