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特点及审方要点
一、生物靶向治疗药物概述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的细胞生物学上的差异,采用封闭受体、抑制血管生成、阻断信号通路等方法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其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以下治疗特点:①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②具有更高的疗效;③对肿瘤相关分子靶点的特异性作用;④对耐药性细胞的杀伤作用。目前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尚无统一分类,根据药物分子量大小可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生物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药物、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抑制剂、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药物、靶向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药物、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药物等。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共同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血液系统毒性等。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方法进行基因检测,证实阳性方可使用。
二、靶向EGFR药物的特点及审方要点
抗肿瘤靶向药物通过干预已知的肿瘤靶点来阻止特定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具有针对性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全球最热门的肿瘤靶点之一,靶向EGFR药物的研发数量多、研究进展快。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由胞外区(配体结合)、跨膜区和胞内区(含酪氨酸激酶结构域)构成。当胞外区与配体结合时,胞内区酪氨酸激酶自磷酸化,激活下游信号通路RAS/RAF/MAPK、STAT和PI3K/AKT/mTOR,造成基因突变与扩增,导致酪氨酸激酶活性持续增强,细胞表型转化,为肿瘤细胞提供显著的生长和存活优势。
目前靶向EGFR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等;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如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等及抗体偶联药物(anti-drug conjugate,ADC)。
1.作用机制
小分子EGFR-TKI主要作用于EGFR的胞内区,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mAb主要作用于EGFR的胞外区,与相关配体竞争性结合受体;ADC为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的偶联,单克隆抗体与肿瘤靶抗原结合后,释放偶联的细胞毒性药物,最终肿瘤细胞被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杀死。
2.常用药物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
3.适应证
适用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4.禁用与慎用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5.不良反应(常见、严重)
主要为腹泻、皮肤毒性、间质性肺炎。
6.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不推荐使用。
靶向EGFR药物的审方要点见图1-7;常用靶向EGFR药物的审方要点详见表1-13。

图1-7 靶向EGFR药物的审方要点
表1-13 常用靶向EGFR药物的审方要点

续表

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实操案例使用步骤:
1.阅读门诊处方或者医嘱。
2.在审方思维训练卡中的规范性审核“□”勾选相应问题。
3.在适宜性审核的表格中填写答案。
靶向EGFR药物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思维训练卡
一、规范性审核(在相应的方框内打钩)
□ 处方内容缺项。
□ 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
□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龄、月龄或体重。
□ 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
□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
□ 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混不清字句。
□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 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
□ 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
二、适宜性审核(在表格内填写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该处方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 适应证不适宜:奥希替尼适用于存在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外显子L858R置换突变,或存在EGFR T790M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性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使用本品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EGFR T790M检测方法检测到的EGFR T790M阳性患者方可使用,而不能盲目用药。
审方依据:
1.甲磺酸奥希替尼片药品说明书。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EB/OL].[2023-06-0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12/8df034c9afb44a9d95cd986d4e12fbd8.shtml.
三、ALK抑制剂的特点及审方要点
ALK基因融合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一种驱动基因,非小细胞肺腺癌中ALK融合突变阳性的比例为3%~5%。ALK抑制剂可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下游信号通路分子活化,抑制肿瘤生长。包括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第二代ALK抑制剂塞瑞替尼和阿来替尼及第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ALK抑制剂由于结构不同,毒副作用也有所差异,所具有的共性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包括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以及水肿、氨基转移酶增高等。
1.作用机制
ALK抑制剂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拮抗剂,在肿瘤细胞株中对ALK、ROS1和c-Met的磷酸化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下游信号通路分子活化,抑制肿瘤生长。
2.常用药物
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劳拉替尼。
3.适应证
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参见表1-14。
4.禁用与慎用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5.不良反应(常见、严重)
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皮疹、肝毒性、间质性肺病或非感染性肺炎、心律失常等。
6.特殊人群用药
18岁以下的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重度肝肾损伤患者禁用,老年患者使用本品无须调整剂量。
ALK抑制剂的审方要点见图1-8;常用ALK抑制剂的审方要点详见表1-14。

图1-8 ALK抑制剂的审方要点
表1-14 常用ALK抑制剂的审方要点

续表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 年版)[EB/OL].[2023-06-0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12/8df034c9afb44a9d95cd986d4e12fbd8.shtml.
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实操案例使用步骤:
1.阅读门诊处方或者医嘱。
2.在审方思维训练卡中的规范性审核“□”勾选相应问题。
3.在适宜性审核的表格中填写答案。
ALK抑制剂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思维训练卡
一、规范性审核(在相应的方框内打钩)
□ 处方内容缺项。
□ 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
□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龄、月龄或体重。
□ 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
□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
□ 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混不清字句。
□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 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
□ 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
二、适宜性审核(在表格内填写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该处方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 适应证不适宜:克唑替尼的适应证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使用本品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ROS1或ALK检测方法检测到的ROS1阳性或者ALK阳性患者方可使用,而不能盲目用药。
审方依据:
1.克唑替尼胶囊药品说明书。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EB/OL].[2023-06-0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12/8df034c9afb44a9d95cd986d4e12fbd8.shtml.
四、靶向HER2药物的特点及审方要点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乳腺癌及胃癌患者的重要预后指标,也是抗HER2药物治疗的主要预测指标。HER2/erbB-2属HER/erbB家族,同家族成员还包括EGFR/erbB-1、HER3/erbB-3及HER4/erbB-4,其可编码跨膜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在HER/erbB家族受体活化过程中,其胞外段与配体结合后,诱导受体二聚体形成,激活胞内的酪氨酸激酶,活化以Ras/Raf/MEK/Erk及PI3K/Akt为主的下游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凋亡调控等生物学功能。肿瘤通过表达HER2可与自身,或在配体缺失的情况下与家族其他成员形成二聚体或异二聚体,表现为类似于配体结合后的活化状态,导致肿瘤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异常活化。靶向HER2药物治疗适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及胃癌患者。HER2阳性的定义包括IHC(+++)或ISH阳性;IHC(++)应进一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显色原位杂交(CISH)、银增强原位杂交(SISH)等方法进行HER2基因扩增检测;IHC(+)或IHC(-)则可判断为HER2阴性。以HER2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抗HER2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抗HER2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共同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输液反应、胃肠道反应、乏力、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脱发、心脏毒性、肺毒性、生殖毒性及胚胎毒性等。用药前、用药期间及用药后需监测心脏功能变化。
1.作用机制
通过特异性作用于HER2,抑制HER2过表达的肿瘤细胞增殖。
2.常用药物
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拉帕替尼。
3.适应证
乳腺癌、胃癌,参见表1-15。
4.禁用与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骨髓抑制者、严重感染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心脏风险高的患者、静止时呼吸困难的患者慎用。
5.不良反应(常见、严重)
主要为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常见)、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输液反应、呼吸困难、发热等。
6.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拉帕替尼在肝肾功能不全时需调整剂量。
靶向HER2药物的审方要点见图1-9;常用靶向HER2药物的审方要点详见表1-15。

图1-9 靶向HER2药物的审方要点
表1-15 常用靶向HER2药物的审方要点

续表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 年版)[EB/OL].[2023-06-0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12/8df034c9afb44a9d95cd986d4e12fbd8.shtml.
[2]《乳腺癌 HER2 检测指南(2019 版)》编写组.乳腺癌 HER2 检测指南(2019 版)[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48(3):169-175.
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实操案例使用步骤:
1.阅读门诊处方或者医嘱。
2.在审方思维训练卡中的规范性审核“□”勾选相应问题。
3.在适宜性审核的表格中填写答案。
靶向HER2药物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思维训练卡
一、规范性审核(在相应的方框内打钩)
□ 处方内容缺项。
□ 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
□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龄、月龄或体重。
□ 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
□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
□ 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混不清字句。
□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 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
□ 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
二、适宜性审核(在表格内填写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该处方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 溶媒选择不适宜:注射用曲妥珠单抗须使用注射用水稀释,稀释后溶液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配制,不能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
√ 适应证不适宜:使用前应进行HER2检测,只有HER2阳性(免疫组化染色呈+++,或免疫组化染色呈++且FISH检测呈阳性)患者才有使用指征。
审方依据:
1.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药品说明书。
2.《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编写组.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48(3):169-175.
五、靶向PARP药物的特点及审方要点
人体内的DNA损伤修复过程主要有2种,一种是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参与的DNA单链断裂后的损伤修复,另一种是乳腺癌相关基因(BRCA)1/2参与的同源重组修复。这2种修复机制保障遗传物质复制、细胞分裂等过程的顺利进行。这2种机制中的一种修复过程障碍时,另一种机制可以代偿。但另一方面,如果细胞的2种DNA损伤修复能力都受到抑制,则可能促进细胞凋亡。基于上述理论,在BRCA1/2基因突变的肿瘤中已存在同源重组修复障碍,应用PARP抑制剂来抑制单链断裂后的损伤修复,则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更强的抗肿瘤作用。PARP抑制剂适用于具有BRCA1/2突变或其他同源重组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或功能丧失导致的同源重组缺陷的肿瘤患者的治疗,主要见于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恶心、呕吐和疲劳等,大多为1~2级,且大部分出现在服药前期(前3个月),之后毒性症状逐渐缓解,大部分不良反应通过减量、对症治疗等方法可控制。这类药物需要重点关注3~4级血液毒性如贫血及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其为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调整药物剂量、中断和停止用药的最主要的原因,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1.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PARP活性、增加PARP-DNA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DNA的损伤修复,导致DNA损伤和癌细胞死亡。
2.常用药物
奥拉帕利。
3.适应证
卵巢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美国FDA批准,国内尚无此适应证)。参见表1-16。
4.禁用与慎用
参见表1-16。
5.不良反应(常见、严重)
常见不良反应为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贫血;严重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6.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禁用。老年人无须调整初始剂量。
靶向PARP药物的审方要点见图1-10;常用靶向PARP药物的审方要点详见表1-16。

图1-10 靶向PARP药物的审方要点
表1-16 常用靶向PARP药物的审方要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2,8(3):64-77.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卵巢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EB/OL].[2023-06-02]. http://www.nhc.gov.cn/yzygj/s2911/202204/a0e67177df1f439898683e1333957c74.shtml.
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实操案例使用步骤:
1.阅读门诊处方或者医嘱。
2.在审方思维训练卡中的规范性审核“□”勾选相应问题。
3.在适宜性审核的表格中填写答案。
靶向PARP药物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思维训练卡
一、规范性审核(在相应的方框内打钩)
□ 处方内容缺项。
□ 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
□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龄、月龄或体重。
□ 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
□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
□ 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混不清字句。
□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 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
□ 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
二、适宜性审核(在表格内填写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该处方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 适应证不适宜:该药适用于经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卵巢癌患者的治疗,该患者铂耐药,不适宜。
审方依据:
1.奥拉帕利片药品说明书。
2.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2,8(3):64-77.
六、靶向VEGF/VEGFR药物的特点及审方要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通过靶向VEGFR阻止肿瘤组织形成新生血管,使肿瘤无法得到所需的养分,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该类药物的抗瘤谱广,应用广泛。共同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乏力、腹泻、腹痛、骨髓抑制等,共同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穿孔、出血、动脉血栓栓塞等。目前国内外的靶向VEGF/VEGFR药物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类抑制剂和小分子酪氨酸酶抑制剂2类。
1.作用机制
通过靶向VEGFR阻止肿瘤组织形成新生血管,使肿瘤无法得到所需的养分,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2.常用药物
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阿帕替尼。
3.适应证
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卵巢癌、肾癌、子宫内膜癌、脑胶质瘤等,参见表1-17。
4.禁用与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骨髓抑制者、严重感染者、对本品过敏者、有严重出血者、肿瘤侵犯大血管者、重度动脉血栓者禁用;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慎用。
5.不良反应(常见、严重)
常见高血压、乏力、腹泻、腹痛、鼻出血、蛋白尿等;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穿孔、出血、动脉血栓栓塞等。
6.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用药应停止哺乳。对儿童和青少年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靶向VEGF/VEGFR药物的审方要点见图1-11;常用靶向VEGF/VEGFR药物的审方要点详见表1-17。

图1-11 靶向VEGF/VEGFR药物的审方要点
表1-17 常用靶向VEGF/VEGFR药物的审方要点

续表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 年版)[EB/OL].[2023-06-0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12/8df034c9afb44a9d95cd986d4e12fbd8.shtml.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卵巢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EB/OL].[2023-06-02]. http://www.nhc.gov.cn/yzygj/s2911/202204/a0e67177df1f439898683e1333957c74.shtml.
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实操案例使用步骤:
1.阅读门诊处方或者医嘱。
2.在审方思维训练卡中的规范性审核“□”勾选相应问题。
3.在适宜性审核的表格中填写答案。
靶向VEGF/VEGFR药物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思维训练卡
一、规范性审核(在相应的方框内打钩)
□ 处方内容缺项。
□ 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
□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龄、月龄或体重。
□ 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
□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
□ 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混不清字句。
□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 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
□ 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
二、适宜性审核(在表格内填写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该处方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 适应证不适宜:该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该患者ⅡA期,非晚期患者,因此不适宜。
审方依据:
1.阿帕替尼片药品说明书。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EB/OL].[2023-06-02]. http://www.nhc.gov.cn/yzygj/s2911/202204/a0e67177df1f439898683e1333957c74.shtml.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EB/OL].[2023-06-0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12/8df034c9afb44a9d95cd986d4e12fbd8.shtml.
七、多靶点药物的特点及审方要点
1.作用机制
基于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复杂性,绝大部分肿瘤不是依靠某一条信号通路来维持其生长和存活,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交叉和代偿,多靶点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多重信号通路或一条通路中上、下游的多个分子而达到协同治疗、克服耐药性的双重功能。
2.常用药物
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阿昔替尼、伊马替尼、安罗替尼。
3.适应证
肺癌、肾癌、肝细胞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恶性黑色素瘤、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等,参见表1-18。
4.禁用与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骨髓抑制者、严重感染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5.不良反应(常见、严重)
主要为腹泻、乏力、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等。
6.特殊人群用药
尚无儿童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除伊马替尼外);老年人用药无须调整剂量。不建议哺乳期妇女及孕妇使用。
多靶点药物的审方要点见图1-12;常用多靶点药物的审方要点详见表1-18。

图1-12 多靶点药物的审方要点
表1-18 常用多靶点药物的审方要点

续表

续表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 年版)[EB/OL].[2023-06-0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12/8df034c9afb44a9d95cd986d4e12fbd8.shtml.
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实操案例使用步骤:
1.阅读门诊处方或者医嘱。
2.在审方思维训练卡中的规范性审核“□”勾选相应问题。
3.在适宜性审核的表格中填写答案。
多靶点药物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思维训练卡
一、规范性审核(在相应的方框内打钩)
□ 处方内容缺项。
□ 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
□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龄、月龄或体重。
□ 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
□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
□ 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混不清字句。
□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 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
□ 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
二、适宜性审核(在表格内填写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该处方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 遴选药品不适宜:中央型肺鳞癌患者禁用安罗替尼。
审方依据:
1.安罗替尼胶囊药品说明书。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EB/OL].[2023-06-0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12/8df034c9afb44a9d95cd986d4e12fbd8.shtml.
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特点及审方要点
目前在我们国内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PD-1存在于人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膜表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PD-L1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及其周围组织中呈高表达,如黑色素瘤、肺癌、尿路上皮癌、头颈部鳞癌等。免疫检查点是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保护作用的分子,类似于T细胞的“刹车”,可防止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对正常健康组织的损伤。肿瘤细胞利用这一特性,通过过度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而实现免疫抑制,以此达到免疫逃逸。因此,以抗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抗击癌症,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使癌细胞凋亡。
1.作用机制
通过阻断细胞膜上PD-1与PD-L1的结合,重新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2.常用药物
PD-1抑制剂有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PD-L1抑制剂有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
3.适应证
黑色素瘤、NSCLC、淋巴瘤、头颈部鳞癌、肝细胞癌、尿路上皮癌、胃腺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等,参见表1-19。
4.禁用与慎用
对活性成分和辅料过敏者禁用。
5.不良反应(常见、严重)
主要为疲劳、瘙痒、皮疹、腹泻和恶心、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和重度输液相关反应等。
6.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审方要点见图1-13;常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审方要点详见表1-19。

图1-1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审方要点
表1-19 常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审方要点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 年版)[EB/OL].[2023-06-0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12/8df034c9afb44a9d95cd986d4e12fbd8.shtml.
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实操案例使用步骤:
1.阅读门诊处方或者医嘱。
2.在审方思维训练卡中的规范性审核“□”勾选相应问题。
3.在适宜性审核的表格中填写答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审方实操案例

审方思维训练卡
一、规范性审核(在相应的方框内打钩)
□ 处方内容缺项。
□ 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
□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龄、月龄或体重。
□ 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
□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
□ 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混不清字句。
□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 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
□ 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
二、适宜性审核(在表格内填写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该处方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 适应证不适宜:国内外均未批准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用于治疗子宫恶性肿瘤。
审方依据:
1.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药品说明书。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EB/OL].[2023-06-0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12/8df034c9afb44a9d95cd986d4e12fbd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