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自1564年意大利外科医生Leonardo Botallo首次发现卵圆孔之后的较长时间内,很多临床医生认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生理通道,不会出现有临床价值的分流。但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提示PFO可能与某些临床疾病相关,如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先兆偏头痛等。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尤其是近10年先后公布的一些大规模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更多的临床专家倾向于关闭有适应证的PFO或将能使具有矛盾栓塞风险的患者获益。自2017年9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发表RESPECT、CLOSE和REDUCE三项随机对照研究后,国内外众多的专业学术团体纷纷更新各自的指南/专家共识,并逐渐达成共识:对于经过全面诊断评估后未发现其他病因的脑卒中患者,经导管PFO封堵术可能会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此后,国内外神经科、心脏科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PFO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日益重视。但是,国内各学科专家积极关注PFO相关疾病防治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如PFO介入治疗适应证把握不严、操作技术不规范以及术后随访不到位等问题。为了规范PFO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20年9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国家先心病介入专业质控中心联合成立了卵圆孔未闭诊疗规范化培训学院(PFO学院),并先后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成立了区域性培训机构,对我国PFO诊疗技术进行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及学术交流工作。2021年年初,《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防中国专家指南》公布,有力推动了国内PFO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有序发展。但是,在日常教学和医学继续教育活动中,目前国内外尚无合适的辅导教材。有鉴于此,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期望能配合PFO学院的规范化培训及教学工作,更好地促进该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书共分十九章,详细介绍PFO的应用解剖、发病机制,强调各种专业术语、概念、检查手段、诊断标准、适应证选择、操作流程、术后处理的规范性。重点介绍PFO影像学诊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便于读者深刻掌握超声心动图与右心声学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发泡试验的规范化操作和技术要领,以及经皮PFO封堵术的操作技巧和技术要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典型病例,既介绍基本理论和概念,又剖析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本书的作者均是国内著名心血管医疗中心的中青年专家,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又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全书围绕PFO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紧扣临床需求,佐以实际病例,既分享了作者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总结临床工作中的不足和教训。可供心血管介入医师、心血管专科医师、临床内科医师、超声心动图等影像诊断医师,以及从事卵圆孔未闭研究的相关人员参考和借鉴,也是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的参考资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获得各参编单位领导及专家们的支持,尤其是得到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奕高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广义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朱鲜阳教授等众多前辈专家们的指导以及提供非常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数据。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世良教授在百忙之中审阅全书,逐字修改,对全书的结构布局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并欣然作序,在此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由于作者行文风格迥异,写作风格的一致性上难免有所欠缺,限于水平和经验,组织和编写过程存在的纰漏和不足,敬请各位专家和同道不吝指教。
张曹进 胡海波 王琦光 张刚成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