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偏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偏见的群体规范理论

现在,我们要理解和探讨的是关于偏见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所有群体(无论是内群体还是参照群体)都会形成特定的规范和信念、标准和“敌人”,以此满足自身适应性的需求。此外,这一理论还认为,群体面对的或大或小的压力能让所有个体成员保持一致。内群体的偏好一定是个体的偏好,内群体的敌人也一定是个体的敌人。

通过影响个人来改变态度通常都是无用功。假设孩子在学校学习到了多元文化课,但这堂课所学的内容,很可能因为家庭、伙伴或邻居等更容易接受的规范而被抵消。例如白人后裔的学校里,尽管老师再三强调,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只要孩子的父母还日复一日地在孩子耳边唠叨“黑人是下等的家伙”,孩子就很难因为老师一时的教授而产生改变。要改变孩子的态度,就要改变上述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群体的文化平衡。在孩子作为个体能够真正践行包容的态度之前,他的家庭、伙伴和邻居必须首先认同这种包容的态度。

请读者自问,你自己的社会态度,是否实际上与自己的家人、社会阶层、职业群体或教会中的人保持高度一致?或许答案是肯定的,但更有可能的是,读者会回答说,在各个参照群体中,主流的偏见相互矛盾,他无法“认同”每一种,也做不到这样。他或许还会认为自己的偏见模式是独特的,与其作为成员而所属的每个群体都不同。

其实,任何群体规范系统中,成员只能实现大致遵从。成员的态度或许会稍有偏离,但不会偏差太大。

我们所表现的这种遵从是个体习得、个体需要和个体生活方式的产物。

谈到态度形成的问题时,我们很难在“集体取向”和“个人取向”之间取得适当平衡。本书所持的立场是,偏见归根结底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问题,不会存在两种毫无差别的偏见。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忠实反映群体的态度,除非个体需要或个人习惯促使他这样做。同样,本书也认同,偏见常见的来源之一就是反映内群体成员身份对个体性格形成影响力的需求和习惯。我们在抱有理论中个人主义观点的同时,并不否认集体对个人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