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fú)蓉(rónɡ)楼(lóu)送(sònɡ)辛(xīn)渐(jiàn)[1]
〔唐(tánɡ)〕王(wánɡ)昌(chānɡ)龄(línɡ)
寒(hán)雨(yǔ)连(lián)江(jiānɡ)夜(yè)入(rù)吴(wú)[2],
平(pínɡ)明(mínɡ)送(sònɡ)客(kè)楚(chǔ)山(shān)孤(ɡū)[3]。
洛(luò)阳(yánɡ)亲(qīn)友(yǒu)如(rú)相(xiānɡ)问(wèn)
一(yí)片(piàn)冰(bīnɡ)心(xīn)在(zài)玉(yù)壶(hú)[4]。
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开元二十八年冬天,王昌龄离开长安,赴南方就任江宁(今南京市)丞之职。现在他的朋友辛渐将由润州渡过长江,途经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达润州,两人在此分手。《芙蓉楼送辛渐》诗共有两首,第一首写头天晚上在润州城楼饮酒饯(jiàn)别的场面,这一首则写次日清晨在江边依依惜别的情景。
昨天,他们在城楼饮酒时,北面的天空已经布满阴云,夜间终于飘起寒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黎明时分,诗人在江边送朋友登舟远行,感觉滞留吴地的自己,就像江畔的楚山一样孤独。诗人对辛渐说:你不久就可回到洛阳,与亲朋好友团聚,如果大家问起我的消息,请你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纤尘不染。
这首诗前两句重在写景,以弥漫江天的寒雨作离别的背景,以伫立的山峰比喻自己内心的孤独;后两句写临别的叮咛之辞,以玉壶中一片晶亮纯洁的冰心告慰友人,表达自己的开朗和坚强。整首诗色调清冷孤寂,却尤其衬托出诗人在逆境中不变的坚守,显得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名句赏析
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朝诗人鲍照曾经写过一首《代白头吟》诗,用“清如玉壶冰”比喻自己光明磊落、表里澄澈、高洁清白的品格。唐代诗人非常欣赏这个比喻,著名宰相姚崇曾写《冰壶诫》,盛唐诗人王维、崔颢、李白等人都曾在诗中以“冰壶”自勉。王昌龄对“玉壶冰”这个美好比喻进行了改造升华,加上一个“心”字,呈现出一幅晶莹剔透的“冰心”珍藏“玉壶”之中的画面,使得抽象的“品格”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他郑重地捧着“一片冰心在玉壶”,作为口信,托朋友辛渐带给洛阳亲友,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小贴士
王昌龄的“玉壶冰心”
王昌龄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自喻,是大有深意的。开元二十七年(739),他因不拘小节而遭人议论,远贬岭南,归来后被任命为江宁丞,《芙蓉楼送辛渐》就写于此时。几年后,他又被贬到更加遥远荒僻的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由此可见,他任江宁丞时,处境应该仍然非常艰难。洛阳亲友深知他的为人,理解他的志向,所以他才捧出自己贮藏在“玉壶”中的一颗“冰心”,向亲友明示,让亲友放心。
[1] 芙蓉楼:唐代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角的城楼。送:送别。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 寒雨:寒冷的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江苏镇江一带,古时先属吴,后属楚。此处的“吴”与下句中的“楚”,实为互文。
[3] 平明:天刚亮时。客:指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指镇江一带的山脉。孤:独自,孤单。
[4]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化用了南朝刘宋诗人鲍照的诗句:“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比喻为人清廉正直,心地纯洁,不容污垢(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