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天干地支
这些历算当中,还是以十二地支最为古老。
十二地支古老到已经难以追溯起源,至迟从中国文字诞生时起,中国人就已开始采用十二地支纪日。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卜问上天的贞人已经会在龟甲兽骨上认真地刻下地支,这对占卜异常重要。卜问日期或结果,未来会发生什么,都对准确记录时间有需求。
在纪日时,十二地支一般和另外十个汉字配合使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汉字被称作“天干”。
在《甲骨文合集》收录的 40000 多片甲骨文中,37986号尤为有意思。和一般的甲骨文上求神问卜的内容不同,这片商代晚期的甲骨既没有向上天和先祖发出问询,也没有经过烧灼。在这片甲骨上,整整齐齐刻有从甲子到癸亥的 60 个干支循环。
37986 号甲骨的真实功用不明,有说可能是巫师练习所用,也有说是起到近似日历的时间提醒作用。而在卜问的甲骨中,则用这套系统来记录卜辞的时间,如“丙午卜,翌丁晹日?”,就是在丙午日发出的问卜。
相对古代,天干地支在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已经大大降低。但是时至今日,诸如甲方乙方、丁单元、辛亥革命等常见词让已经诞生至少 3000 多年的天干地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古代华夏人使用的一种有着极其悠久历史的计数方法,干支系统也早早从中原的汉语传出,被说其他语言的人群使用。
在云南靠近广西和越南边境的广南县和富宁县有一支叫“布央人”的人群。按照民族划分,布央人属于壮族,但是布央人的语言却和周围的壮族大不相同。他们说的语言和壮语、傣语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如“鸟”“蛇”在布央语中是/ma nuk11/、/ŋa312/,和傣语的(nok)、(ngu)很相似。但和壮语、傣语相比,布央语又和在数千年前移居太平洋的南岛语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如在布央语中,“眼”是/mata54/,和印尼语的“眼”——mata近乎完全一致,大多数壮侗语的“眼”则是一个单音节的词。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发现壮侗语言和南岛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大多数壮侗语中,数词已经基本被汉语替换。可是布央语和海南岛黎族所说的黎语却是例外。由于这些语言偏居大山之中,受到汉语的影响较小,所以即使是数词也都仍然和南岛语言有密切联系。如在布央人的语言里,“三”到“六”分别是/tu54/、/pa54/、/ma312/、/nam54/,海南岛五指山区的黎语则是/tshu55/、/tsho:55/、/pa:11/、/tom11/,如果和印尼语telu(古词,今多用来自梵语的tiga)、empat、lima、enam对比,可以看出明显的相像之处。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在大山深处,20 世纪才被发现的语言,却完整地借用了十二地支。
在布央语中,每一年都有专门的名称,分别是/tsɯə24/、/ pj a u 2 4/、/ŋ i 1 1/、/m o u 2 4/、/ɕ i 1 1/、/ɕaɯ2 4/、/ha 2 4/、/mut11/、/ɕɛn11/、/ðou11/、/phit54/、/kɯə11/。十二个年份名称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十二地支在上古时代就已经进入了布央语。中古到现代,汉语中的“寅”“辰”“申”都是带鼻音-n的。可在布央语中,却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现象:“寅”和“辰”没有鼻音,“申”却有。
不用怀疑布央人的听力,布央语中大量词汇以-n结尾。如果在上古时代,布央人的祖先听说了十二地支纪年的方法,并决定借为己用时,他们听到的十二地支名称中的“寅”“辰”带着鼻音,那他们一定会把这个鼻音一起借过来,就跟“申”一样。
但在布央人借来“寅”和“辰”的时候,这两个汉字并不以鼻音结尾。更耐人寻味的是,布央语并非孤例,在其他借用地支的语言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类似的现象,例如印度东北的阿洪姆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