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火之炫(1)

本届米兰艺术节的主题是“四大元素”。若要将它们一一品评,这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于是,我只选择了其中的“火”作为发言的主题。

理由何在?相比起其他三大元素,尽管“火”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却更容易被我们遗忘。气——我们每天都在呼吸,水——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里,土——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踩踏的对象,至于火——我们与它的接触日趋减少。曾经属于火的功能正被一些看不见的能源所取代;如今,光的概念已经不再与火焰紧密关联,只有煤气(几乎看不见)、火柴或打火机(仅对吸烟者而言)以及蜡烛顶端的微弱火苗(仅对仍然坚持去教堂做礼拜的人而言)才能让我们联想起“火”。

为数不多的幸运者仍然保留着壁炉。那我就从壁炉说起吧。一九七〇年代,我曾买下一幢乡间小屋,里面装有一座精美的壁炉。在我十二三岁的儿子们眼里,炉膛里燃烧的木柴和跳动的火焰绝对是从未见过的奇景。每当我点燃壁炉,他们就会放弃打开电视机开关的念头。燃烧的火苗比任何电视节目都要炫目多姿,它们讲述着无穷无尽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从不像电视节目那样无聊地重复某一模式。

在当代人之中,对“火”钻研最深的恐怕要数加斯东·巴什拉(2),其研究领域涉及诗歌、神话、心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他曾针对伴随人类想象的各种原始形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火的形象几乎无处不在。

火的热量令人想到太阳的温暖,人类也曾把太阳比作“火球”;火令人目眩神迷,是激发人类幻想的首要动因;火是全人类的第一个禁忌(不可玩火),由此成为体现法律神圣的标志;火是如此神奇,它产生于两个木块,又在熊熊旺盛之际将其吞噬——这样一种诞生方式具有强烈的性暗示,因为火种的产生来自木块的摩擦。从另一方面来看,假如我们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就会想起弗洛伊德的观点:控制火的前提是放弃以排尿的形式将其熄灭的满足感,即放弃冲动式的生活。

“火”的确是许多冲动的象征,如“怒火”、“爱火”等。象征意义上的“火”几乎出现在所有与“激情”相关的话题中。不仅如此,由于火焰与鲜血有着相同的颜色,火也象征着生命。火是热量的源泉,因此它还象征人类将营养物质分解——即消化的过程;又因为它的燃烧过程依赖于燃料的不断供给,所以火与人吸取营养求得生存的过程颇为相似。

火还是促成各种物质转化的首选工具,当人们打算使某个事物发生变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火:为了让火长燃不灭,人们必须加以照看,这一过程就好比照料一个初生的孩子;在火身上,我们一眼就能洞察到生命的悖论:它能带来生命,也能带来死亡、毁灭和痛苦;它象征着纯洁和净化,同时也意味着肮脏,因为灰烬是它的残余物。

火可以是刺眼的光线,令人不敢凝视,就好比无法凝视太阳;但火也可以被人控制,当它化作柔和的烛光时,我们便可以在这光线下做影子游戏。在失眠的夜里,一缕孤零零、消散在无边黑暗中的火光会让人浮想联翩。看着烛光,我们可能想到生命的源泉,也可能想到即将消逝的残阳。火产生于物质,随后转化为更为轻盈无形的状态,由火焰底部的红色或蓝色转变为火苗的白色,直至化为青烟,消散殆尽……从这个意义上说,火的本质是向上的、超凡的。可在另一方面,人们知道火产生于地球的中心,只有在火山苏醒时才会从地心喷发而出,所以火也象征着深不见底的地狱。它意味着生命,但燃烧的过程同时也是熄灭的过程,一个渐渐衰弱的过程。

在这里,我想引用《火的精神分析》中的一段文字来结束巴什拉的观点:

链条上吊着一口深色的大铜锅那口三足大锅下面是滚烫的灰烬祖母对着铁管子猛吹了一口气将怏怏的火苗再次吹旺锅里煮着各种食物喂猪的整块土豆和人吃的小块土豆大锅下的灰烬里还包裹着一只新鲜鸡蛋——那是给我的火候也不用沙漏来衡量当一滴水——很可能是我的口水——在蛋壳上蒸发而去的时候鸡蛋也就熟了后来我惊讶地发现丹尼斯·帕潘(3)居然也按照祖母的办法来照看他的锅在吃鸡蛋以前我必须消灭一份黄油面包糊……如果我表现不错他们就会拿烤架给我烤些薄脆饼那四四方方的薄饼下压着的是烧得像剑兰一样红的火苗随后薄脆饼被放进了我的围裙里我捧起来吃时与其说是烫嘴不如说是烫手是的我是在吞火当薄脆饼在我的牙齿下变得粉身碎骨时我吞下了火的颜色火的味道甚至它燃烧时的噼啪声我常常这样像品尝甜品一样享用这奢华的美味连火都有了一丝人情味儿

所以说,火意味着太多东西。除了是物理现象,它几乎成为一种象征。与其他象征物一样,火具有多重含义,根据不同的场合,会引发不同的联想。在今天这个讨论“火”的夜晚,我并不想尝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火进行剖析,倒是想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它进行一次粗浅而随性的解读,探寻我们眼中的火(有时,它带给我们温暖,但有时它也会将我们置于死地)到底具有多少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