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医院营养心家:老年人饮食营养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自身营养早知道

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任何的搭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甚至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对营养素也有着不同的需求。老年人的营养素摄入要与其营养状况相适应,才能保持适宜体重,避免因能量过剩或不足引起肥胖或消瘦,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尽早知晓自身营养状况是保证科学合理营养的前提,这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身体的营养状况呢?通过不同营养状况评估指标的测量和综合分析,必要时结合医院医师及营养师的协助筛查,我们就可以对其有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及时调整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下面对几种常用、方便的营养评估指标、测量方法及评价方式进行介绍。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方法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有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皮褶厚度等。

1.身高

测量方法: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两腿自然挺直,足跟、骶骨部及两肩与立柱相接触,躯干、头部保持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成水平位置。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被测者头顶,读数,精确至0.1cm。老年朋友一般有人协助时结果较精准,单独一人时可借助墙壁等进行测量。

2.体重

体重值在一天中会随着饮食、运动、排泄而变化,一般在早晨测量较为适宜(清晨空腹)。

测量方法:体重秤应放在平稳的地面上,在测量时必须调整零点。称重前应排尽大小便,脱去鞋帽和外衣,仅穿背心和短裤,尽量减少衣物对体重测量的影响。被测量者在体重秤上站稳后再读数,读数以千克(kg)为单位,精确到0.1kg。

3.胸围

测量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两上臂自然下垂,平静呼吸。将皮尺上缘经背部肩胛下角下缘向胸前环绕一周。皮尺围绕胸部的松紧度应当适宜,即不对胸部产生明显压迫感。在被测者吸气开始前读数,精确至0.1cm。

4.腰围

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呈25~30cm距离分开,国际标准测量要求在髂骨上脊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中点水平测量,居家测量可将皮尺沿肚脐水平环绕腰部一周,读数即可。测量时两臂自然下垂,呼吸保持平稳,精确至0.1cm。

5.臀围

测量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臀部放松,平视前方,将皮尺置于臀部向后最突出的部位,以水平围绕臀一周测量。皮尺围绕臀部的水平面应当与身体垂直,保持松紧适宜,以不产生压迫感为宜,且尽量减少衣物的干扰,记录读数,精确至0.1cm。

6.皮褶厚度

皮下脂肪含量约占全身脂肪含量的50%。通过皮下脂肪的含量测定就可以推算出体脂总量,间接反映出能量的变化。因此,皮褶厚度可以作为衡量个人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适宜指标,对于老年人评估其营养储备也非常重要。测定部位主要有上臂肱三头肌、肩胛下角、髂脊上部,以前两种最为常用,测量方法如下。

(1)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被测者自然站立,上臂充分裸露。取左(或右)上臂背部肩峰与尺骨鹰嘴(肘部骨性凸起)连线的中点上方2cm处,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捏起至皱褶并夹提起来,用校准过的皮褶计测量。应在皮褶计夹住后的2~3秒内读数,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最终结果。读数以mm为单位,精确至0.1mm。

(2)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被测者姿势同上,上臂放松自然下垂,在右侧肩胛骨下角下方2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皮褶走向与脊柱呈45°角)测量,方法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相同。

7.上臂围、上臂肌围

(1)上臂围

上臂围是上臂中部周长,测量方法:被测者上臂自然下垂,用皮尺测定上臂中点处的周长,精确至0.1cm。

(2)上臂肌围

上臂肌围可用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计算得出:

上臂肌围(mm)=上臂围(mm)-0.314×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m)

上臂肌围可以较好地反映肌肉蛋白量,能够反映营养状况的好转或恶化。其正常参考值为:男性24.8cm,女性21.0cm。当计算值为正常值的80%~90%时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小于60%则为重度营养不良。

二、体格测量指标评价

1.常用体重指标评价

(1)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

计算方法如下:

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实际体重/理想体重)×100%

理想体重常用计算公式为:

男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女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0]×0.9

其评价标准为: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90%~110%时为正常,>60%时为重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110%~120%为超重,>120%时为肥胖。

(2)体重指数(BMI)

又称为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价成人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虽然有研究对其用于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提出质疑,但此方法简便,依然被广泛应用。计算公式为:

BMI=体重(kg)/[身高(m)]2

BMI的评价标准很多,除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成人评价标准以外,我国也有针对国内居民体质的标准。国内标准为:小于18.5kg/m2为体重过低,18.5~23.9kg/m2为正常,24.0~27.9kg/m2为超重,大于28.0kg/m2为肥胖。

2.腰臀比

腰臀比可以指示脂肪的区域性分布,计算方法即分别测量腰围与臀围,再计算其比值。男性理想的腰臀比为≤1,女性腰臀比为≤0.85。若男性比值超过1,女性超过0.85时,即可以判定为腹型肥胖。

3.皮褶厚度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正常参考值为:男性8.3mm;女性15.3mm。评价标准:测量值相当于正常值的120%以上为肥胖;90%~110%为正常;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60%以下为重度营养不良。

以肩胛下角皮褶厚度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之和进行结果评价。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0~40mm,女性20~50mm。当男性、女性大于正常参考值时为肥胖,小于正常参考值时为消瘦。

4.人体成分分析

需借助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分析仪是一种可以测量人体成分健康指数的仪器,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结合被测者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可检测出基础代谢量、肌肉量、推算骨骼量、内脏脂肪量等指标,并能够综合分析,指示出被测者的体格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