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技术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教育的一般问题随技术的引入而不断发展。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的冲击比之前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来得更为凶猛。它不仅仅带来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还带来了知识爆炸。知识爆炸是对人类思维的冲击,这种冲击对教育的影响显然比之前几次技术革命要大得多。

20世纪80年代的畅销书《第三次浪潮》对信息化的影响做了分析和展望,并总结了传统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自19世纪中叶第二次浪潮掠过各个国家后,人们发现了一项无情的教育进展:孩子进入学校的年龄越来越早,在学校的年限越来越长,义务教育的时间不可避免地延长了。”“大众教育显然是一项人性化的措施。1829年一群技术人员和工人在纽约市宣布:‘除了生命和自由,我们认为教育是人类享受到的最大福祉。’然而,第二次浪潮的学校把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制作成电机科技和装配线所需要的顺从划一的工作人员。”该书同时也论及了“第三次浪潮”的特点,并分析了对教育的可能影响。其认为,真正的“第三次浪潮”,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知识在几百年中形成的认识。更加详细的技术细节知识,使人系统化地掌握全部知识已经越来越困难,甚至有些不可能;同时,碎片化学习成为当前网络在线学习的主要形式,这已经影响了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人的思维方式。

“信息化”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其对应的英文词汇为Informationization。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在其带动下,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从而掀起了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浪潮。1997年,我国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的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2012年,美国的Coursera、Udacity 和edX 三大平台强势推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也称慕课)教育模式,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新浪潮。从2013年起,我国的教育部门和大学陆续开始开发、建设基于三大平台的MOOC 教育网站,比如爱课程网、清华大学开发的学堂在线、中国农业大学开发的雨虹学网等。中国大学MOOC 于2014年5月8日正式开通,截至2017年年底,其已联合147所高校,推出了2000多门MOOC 课程,选课人次超过2500万,注册学生人数超过1100万,超过160万师生在讨论区发言。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已经与教育密不可分,且互相作用,并使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互联网+教育阶段。下面介绍几个有趣的小故事。

可汗的故事:萨尔曼·可汗毕业于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基金公司,成为一名白领。2004年,可汗上七年级的表妹纳迪亚在学习数学时经常遇到疑难问题,就向素有“数学天才”之称的可汗求助。可汗通过简单的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对表妹进行辅导,为她解答各种数学问题。后来,可汗将这些数学辅导内容制作成视频,放到网站上,这些视频很快就受到了网友们的热捧。成为“网红”之后的可汗又开始尝试制作科学、计算机等科目的辅导视频。2007年,可汗正式创建了一家名为“可汗学院”的非营利性网站。除了视频授课,“可汗学院”还提供在线练习、自我评估及进度跟踪等学习工具。可汗说:“我希望可汗学院是一个独立的虚拟学校,所有人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来到这个平台。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

特隆的故事:塞巴斯蒂安·特隆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2011年,特隆和同事彼得·诺维格教授决定,把他们在斯坦福大学讲授的“人工智能导论”(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课程放到网上。短短数月,这门课程就吸引了190多个国家约16万名学生注册。特隆还告诉本校的学生,如果不想去课堂听课也可以在网上学习。结果,超过3/4的本校学生选择了后者,在寝室里看视频、做练习。出人意料的是,这届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比以往的平均成绩要整整高出一个等级,似乎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上学习。

中国大学MOOC 的网友留言:我是一个上班族。全是因为兴趣爱好,想要学习IT 并能够开发软件才选修了您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全靠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学习。通过网上跟着老师学习和练习,感觉能更容易、更系统地掌握C++知识,而自己自学很难做到这点。

从以上几个小故事可以看出,互联网+教育已从梦想走向现实。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可汗学院”可以像家教一样辅导中小学生的功课;大学老师可以将大学课堂拓展到校外,同时也提升了在校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育互联网化为“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