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6年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通化、本溪、连云港、泰州四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菏泽市政府研究室 菏泽市食药局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市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更好地发挥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支撑带动作用,6月20日至24日,菏泽市政府研究室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联合考察组,先后赴吉林通化、辽宁本溪、江苏连云港和泰州,就四市的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通化市

2008年被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授予“中国医药城”称号。201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发展到10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9.6亿元,占吉林省的57.4%,连续27年居全省第一位。其中,11家企业发展为集团公司,5家成功上市,6家实现场外挂牌交易。药品批准文号4204个,占全省的28%,独家品牌150个。计划到2017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630亿元,重点培育年产值50亿元的医药“巨人”企业集团5家,建设院士工作站和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医药中试中心5家、产学研合作基地5家,建成涵盖养生、美容、保健、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健康+N”发展格局。

(二)本溪市

本溪高新区2012年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级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平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集群4个国家级品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被誉为“中国药都”。目前,园区已引进医药产业项目226个,投资总额近1000亿元,其中包括华润三九、四环药业、天津天士力等96家医药制造企业和德国拜耳、华大基因等37家海内外高层次研发团队,以及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6所医药相关大学。“十三五”期间,将着力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打造以大健康产业为内涵的“全域药都”。计划到2020年,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突破1200亿元、100亿元。

(三)连云港市

医药产业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步于80年代末,自2000年起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并步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镇痛药物、内分泌药物、精神类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等生产基地。201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发展到4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7.5亿元、利税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3.2%,恒瑞、正大天晴、豪森、康缘4家骨干企业连续八年进入全国制药百强。“十三五”期间,计划将医药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培育百亿企业4家、上市公司5家、引进国际知名药企2家,打造中国创新药物基地,打响“中国药港”品牌。

(四)泰州市

2009年5月29日,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2015年底,全市医药企业中,年销售额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的14家,超亿元的48家;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2亿元、利税126.7亿元、利润70.5亿元,占江苏全省医药产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3.9%、19.7%、18.8%。下一步,泰州市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确立全球视野、致力国内一流、彰显大健康产业集聚特色”的方向推进医药名城建设,力争“十三五”期末,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二、四市推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特点

四市推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路明确,措施有力,亮点突出,许多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高

四市都规划建设了配套完善的相关产业园区,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相关机构,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凝心聚力推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通化市1995年就提出“依托长白山中药资源实施医药城发展战略”,近年来又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通化医药高新区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医药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政策性文件,举全市之力建设医药高新区。同时,吉林省将通化医药高新区列为全省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区,拿出全省医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50%以上用于支持通化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本溪市把发展全域大健康产业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区域的健康产业发展。连云港市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编制了《医药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投资30亿元的生命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一期陆续投入运营,并与IBM、中国药科大学、尚华集团等达成全面合作意向。泰州市紧紧围绕“建成产城一体医药名城”的目标定位,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中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由科技部、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共建。

(二)发展气魄大

四市发展视野开阔,战略定位清晰。通化市提出了大健康产业战略,将生物医药产业链进行延伸,推行“健康+医药”“健康+养生”“健康+旅游”“健康+农业”等“健康+N”的产业模式,全市制药企业由1995年的45家发展到100多家,生产47个剂型4066个品种,占全省的31%。本溪市提出立足全国化、打全国牌,面向全球化、打世界牌,大力发展集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保健产品、营养食品、理疗养生等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计划到2020年建成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实现大健康产业千亿销售收入、百亿税收的目标,实现从“钢铁之城”到“中国药都”的新跨越。连云港市2014年度1.1类新药品种获批数量占全国的2/3,通过美国FDA认证药品达13个,26个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形成了包括新型抗肿瘤药、新型肝病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在内的7大产品群。泰州市推进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垂直整合,坚持以集聚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成果、落户高端企业为目标,“中国医药城”有药品生产研发企业600多家落户,各类药品品种260余个,其中一类新药56个,涵盖了抗肿瘤、神经系统、消化和代谢系统、新血管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抗感染等各大治疗领域,被列为“国家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发展试点”。

(三)单体规模大

四市医药产业不仅规模大、增速快,而且企业个头大、知名产品多。通化市近20年来医药产业平均增速达到28%,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6年居全省第一位,产业总量连续四年占据全省医药工业一半以上,东宝、金马等5家企业独立上市,位居全国地级上市医药企业首位。与全国同级城市相比,通化医药产业拥有规模以上制药企业数量、上市制药企业数量、国家级医药技术中心数量和制药企业销售人员数量“四个全国第一”。2015年,56个医药单品种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其中修正药业的斯达舒胶囊年销售收入达92亿元,领军全国胃药市场。本溪市“中国药都”不仅引进了上海医药、华润三九、上海绿谷、天津天士力等多家国内医药百强企业和上市公司,而且还落户了日本卫材、韩国大熊制药等国际知名企业,拥有医药品种657个,其中填补国内国际空白技术、专利技术和国家一类新药品种166项。连云港市恒瑞、豪森、天晴、康缘四家药企2015年全部入选中国制药企业前50强(恒瑞第23位、豪森第28位、康缘第31位、正大天晴第47位),其中恒瑞医药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第二大化学药品制剂研究和生产基地,康缘药业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正大天晴药业是连云港市首个年销售过百亿药企、国内最大的肝健康药物研发和生产基地。泰州市医药产业销售连续14年领跑江苏省,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在最新出炉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上,扬子江药业集团、济川控股集团、苏中药业集团榜上有名;其中,扬子江药业集团荣登榜首,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成为江苏省首家跃上500亿元的制药企业。

(四)创新能力强

通化市着力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作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模式。全市拥有医药类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占全省的一半以上。独家拳头产品179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62个,中药保护品种103个,进入医保目录699个,国家新药57个。拥有修正、斯达舒、新开河、东宝、茂祥等13个中国驰名商标。重组人胰岛素填补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生产人胰岛素的国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溪市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发展,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6所医药相关高校落户高新区,引进高层次科研机构49家,包括华大基因、德国拜耳等海内外知名团队,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教授40余名国家和省级人才服务药都科技创新,承担国家“863”“973”以及国家新药创新重大专项110项,有50个品牌销售收入过亿元。连云港市恒瑞、豪森、康缘、正大天晴4家骨干企业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达8%以上,远高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2001年以来,仅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新医药企业就承担了国家115个重点研发项目,其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36个、国家“863”项目13个。连云港市医药企业年均获批新药数量约占全省三成。2014年全国获批的一类新药仅5个,江苏省2个都在连云港,“全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成为业内共识。泰州市“中国医药城”集聚了国内外50多家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20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3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阿斯利康、武田制药、勃林格殷格翰、石药集团、海王药业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先后入驻,400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申报,其中EV71疫苗、会脊炎疫苗、HPV诊断试剂等13个医药成果属于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际市场空白的重大新产品。

(五)拓展领域广

通化市以建设国际化大健康医药城为统领,突出医药健康制造业和医药健康服务业两大发展主线,加快建设通化医药高新区、国家新药创制孵化基地和长白山药谷等特色产业基地,协调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生物健康材料与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与制药检测仪器及设备、医药商贸与物流、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七大行业板块,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链条不断拉长,向着国际化大健康医药城目标迈进。本溪市确立了“大产业、广覆盖”的大生命健康产业定位,在“中国药都”2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高密度的医药产业集群,形成了从医药研发、中试、实训、生产到包装、物流、销售一条完整产业链条,打造名副其实的“药+都”产业城市。连云港市不断增加医药产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积极拉长产业链条。借助智能制造,恒瑞医药实施企业信息化后每年降低管理成本3%,生产能力提高15%,每年增加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引入“互联网+”,康缘药业顺利申报了B2C网上药店证书,并获得了B2B在线电子商务牌照,药品互联网销售走在全国前列。泰州市依托“中国医药城”,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打造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城市,在“医、药、养、游”四大方向形成品牌、叫响全国,实现医疗、制药、养生、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2015年,全市游客接待量20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5%。

(六)发展环境优

在服务企业上,通化市提出“打造一个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服务质量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发展环境”,本溪市开通了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连云港市实行行政审批代办服务制度。泰州市不断优化医药城部门设置,构建了药品报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创业融资支撑、政策顾问咨询、资讯资源共享等日益完备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为医药企业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资金支持上,通化市设立了年规模5000万元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政府1000万元,县(市、区)政府和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各设立500万元,重点支持医药健康领域新产品研制、关键技术应用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本溪市设立5000万元的医药品种引进资金,鼓励企业开发引进首仿药、原研药等重磅品种。在政策扶持上,本溪市得到了辽宁省的大力支持,制定了19条具体支持措施,辽宁省发改委、经信委、卫计委、食药监局等部门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其中省科技专项资金每年1亿元。连云港市对于研发国家一类新药、中药保护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新药产业化项目,在科研立项、经费补助、技改投资上给予支持。泰州市出台的《2011—2012年支持泰州医药高新区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医药园区内的一般预算收入财力继续全额留成给医药园区;市财政定额补助医药高新区2亿元,主要用于设立医药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引导基金和补助医药高新区内道路建设等。在平台建设上,通化市重点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通化服务站”“通化医药科技产业园企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通化科技网站”“通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网”“‘感知通化’中医药产业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通化市专利信息公共平台”等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泰州市“中国医药城”搭建了大小分子药物平台、临床诊断试剂研发平台、疫苗工程中心等16个医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覆盖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平台体系。其中疫苗工程中心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了2600多平方米的中试车间,可满足3~4家企业同时做中试,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三、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要性

(一)加快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符合世界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使疗效显著的新药源源不断地上市,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到2020年之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美国、欧洲、日本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0%,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美国的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戈已发展成为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等也都已形成规模。在这些产业区的周边,聚集了大量的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美国政府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日本制定了“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欧盟科技发展第六框架将45%的研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生物技术的研发投资。新加坡制订了“五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规划,投巨资资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部,强化对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的开发利用。20世纪90年代,古巴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生物技术投资计划”,投入10亿美元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如今产品出口到英国等20多个国家,直接促进了古巴经济的繁荣。

(二)加快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符合我国产业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民医疗卫生意识增强、老年社会到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着生物医药界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全球前10强的制药公司全部进入中国,排名前25位的制药企业中有15家在华设有办事机构,中国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的第二大消费市场。生物医药作为21世纪对经济社会影响深远的朝阳产业,同样也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从政策、人才和资金等各方面扶持产业发展。2012年12月,国务院发布《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从多方面予以保障和支持。2013年10月,国务院再次就发展健康服务业颁发文件,要求“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用品、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相关流通行业有序发展”。2015年7月25日,《新华日报》头版以《从制药一枝独秀到“医、药、养、游”融合发展,泰州打造大健康产业聚集示范城》为主副标题报道了泰州市医药产业转型发展的做法。实际上,泰州只是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广州、上海等地早已走在前面。不只是政府,大公司、大企业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态势更加敏感。全国排名第一的医药生产企业——广药集团,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650亿元,其中大健康产品约占50%。还有云南白药、江中制药、修正制药、东阿阿胶等药企保健品生产都已占据半壁江山。特别是近期一批大药企甚至其他产业公司纷纷转型升级,吹响进军大健康产业号角,转战大健康市场。

(三)加快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符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近年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产品涵盖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饮片、医药中间体、保健食品、药用辅料、药品包装材料、医疗器械九大门类、千余品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特色产品优势突出,步长制药秀牡丹系列化妆品上市,睿鹰集团开发的羊胎素冻干粉、活性马油等产品是健康产业中高大上产品,“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标准化规模化技术研究”“牡丹籽粕提取芍药苷方法研究”两项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我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制造企业发展到145家,拥有药品批准文号643个,单品种销售额过亿元的达到22个;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达到98家。主营业务收入从2000年的0.8亿元发展2015年的591.6亿元,相继超越烟台、淄博等省内医药大市,主要指标增幅连年居全省第一位,主营业务收入跃居全省第一位。

尽管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快,但与考察的通化、本溪、连云港、泰州四市相比,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产城一体化不够。除市高新区相对集中外,其他县区医药企业零星分散、集聚程度低,园区配套不完善,功能分区不清晰,在以产业支撑城市、城市推进产业方面明显不足。二是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原料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缺少高附加值的新型原料药和制剂新产品。目前仅有步长制药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普恩药业生产的紫锥菊末及口服液1个国家一类新兽药,在研和申报的一类新药也仅有4个。三是新药研发能力较弱。引进的科研团队少,建立的研发平台少,科研投入严重不足。2015年,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仅2.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8%。高层次人才匮乏,特别是科研领军型人物更少,创新能力弱,难以靠技术取胜。据统计,全市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仅有35家,共有药品批准文号663个。其中,从市外引进的企业18家,文号280多个,引进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90%以上。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独家药品只有15个,仅占产品总数的2.6%。2015年全市共申报新药3个,仅占全省总量的0.92%。四是企业协作水平不够。近年来,我市新上的医药及医药中间体项目多数与现有企业没有配套联系,医药企业间的协作配合较少,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医用卫生材料、羊肠线等传统特色产业尽管企业多,但长期陷入无序竞争,一直未形成产业优势,难以形成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和区域品牌。五是政策扶持上有差距。尽管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但与通化、本溪、泰州等市相比,在科研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扶持力度明显偏小,在争取省及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上做的不够。解决以上问题,迫切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补齐短板,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四、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措施建议

生物医药产业对促进我市经济科学赶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借鉴四市发展经验,我们要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突出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政策扶持,下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发展、向大健康产业加速迈进。

(一)突出产业规划引领,推动生物医药集聚发展

四市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清晰,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并着力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要尽快修订完成《菏泽市生物医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进一步明确战略发展定位,完善发展布局、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整合土地资源,细化功能分区,使医药企业相对集中布局,做到产业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并留有足够的未来发展空间。要实施“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精准化扶持,分梯次培育重点企业、重点品种。下大力实施“巨人计划”,鼓励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推进上下游关联产业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品种、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集中,推动更多的骨干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做大做强,把单体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发挥好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倾力培育医药园区,做优发展平台载体

四市都规划建设了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强化基础配套,增强承载能力,使医药产业具备成长土壤和良好发展空间。结合我市实际,要在高新区、开发区、鄄城县现有发展基础上做文章,明确发展定位,完善功能配套,实现产城融合,骨干企业竞相发展、规模快速膨胀壮大。一要做大高新区生物医药园区。把高新区作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区,围绕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功能食品大健康产业等,着力培育步长制药、睿鹰制药、方明制药、华信制药、健民制药和九为医药6个百亿级企业集团,加快打造1000亿级产业园区,力争高新区尽快创建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靓丽名片。二要做大开发区生物医药园区。以支持开发区尽快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为抓手,围绕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以及相关生物制药产品等,推进东药制药、道中道、法国派·乔易等企业发展,加快打造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三要做大鄄城舜王城中药科技园区。依托舜王城中药材市场,扶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集中力量推进山东省中药产业园建设,加快打造集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全国重要的新型中药材物流及中药加工基地。

(三)狠抓医药产业招商,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注重围绕和利用现有的医药产业链招商,加快推动产业配套化、集群化、多元化发展。一要依托现有企业招商。引导各县区认真收集现有企业的对外合作意向,紧盯世界著名制药企业和国内医药百强企业,推动企业广泛开展合资合作,膨胀壮大规模。二要继续实行招商联络责任制。落实好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各市级领导、各成员部门招商联络国内医药百强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责任制,督促责任人按照分工,定期走访,加强沟通联系,广泛收集信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科研合作。三要广开渠道招商。目前,泰州市“中国医药城”的高档标准厂房已建成近200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缩短了生产周期,促进了一批项目快速落地。要发挥好开发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区九为医药孵化器的作用,利用现有标准厂房,加快引进一批医药研发和生产项目入驻。要充分利用我市牡丹产业独特优势,积极策划一批项目,大力招引与牡丹保健食品相关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度开发牡丹资源,拓宽市场空间。

(四)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生物医药产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永远是主要动力。一要强化研发创新投入。市财政要拿出资金尽快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研发创新。连云港市的几大药企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达到8%以上,每年几十亿元的研发投入,催生出一大批新产品。要督促我市医药企业用足用好技术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规范提取使用,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以此提高研发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二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山东鲁南药物研究院药学研究、分析测试、质量控制、注册申报、产品中试和成果转化六大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全市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的现代化实验检测仪器设备,建设共享服务和医药技术转移信息平台,为医药企业引进项目、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研发创新提供便利。支持步长药物研究院、睿鹰研发公司、方明研发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快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我市培养引进人才的政策,采取技术入股、智力入股、管理入股等新的分配方式,加大高端创新人才、生物制药领域领军人物引进力度,推动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摸清我市药企的人才需求,依托齐鲁工大菏泽校区、菏泽学院、医专、技师学院等院校,与医药企业搞好对接,培养更多的医药产业转型发展急需人才。鉴于我市因多种因素造成的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等实际问题,要采取人才柔性引进的办法,对拥有科研学术成果、发明专利或掌握高新技术及紧缺专业知识的人才,通过项目合作、创办或租赁企业、参与技术攻关、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和兼职、临时聘用、借用等方式,破格引进。

(五)全力向大健康产业延伸,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水平

健康养生和新医药产业正成为21世纪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据统计,市场现有大健康产品40%以上的出自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生产的健康产品基础好,投资少,而且符合中国传统药食同源思想,市场认同度高。泰州市医药产业销售连续15年领跑江苏省,目前已从单纯的盯住药、单一的制作药,到前伸后延做大健康产业,实现医疗、制药、养生、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区。我市中药企业较多,大健康产业已迈出步伐,并取得初步成效。要在这方面早规划、早布局,明确我市大健康产业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把优势健康产业做大做强。要鼓励、支持中药企业将中药和现代生活紧密融合,向个人护理、健康养老和日化产业的纵深领域延伸,对牡丹、木瓜、山药、罗汉参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推出一批营养品、保健品、健康食品,加速开启中药与现代生活的“联姻路子”。

(六)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全力抓好《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落实。积极做好国家和省里的政策争取工作,落实好与省科技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单位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努力争取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给予全方位支持。加快建立医药创新人才奖励基金,对市内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医药人才或团队的,优先给予支持。鼓励高新区、开发区筹备建设专家公寓、公租房等配套设施,以成本价租售给生物医药科研团队,市政府在用地、建设规费等方面提供优惠。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工作,搭建医药产业市场展销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医药产业研讨会和论坛、构建医药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促进更多资源向我市集聚。“中国医药城”已成为通化和泰州的一张靓丽名片,本溪唱响了“中国药都”、连云港唱响了“中国药港”品牌。我市要围绕确立的打造“中国北方医药城”的目标,搞好宣传标语策划、宣传片制作,在高新区建设好医药产业展览馆,在重点新闻媒体和门户网站上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名气,打响品牌,不断增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力。

调研组成员 郝丕进 李继秋 李 庆 李宝成 王保才 刘训国 石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