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与摩托罗拉的对决
“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这句摩托罗拉的广告语与后来摩托罗拉手机的开机语“Hello, Moto”,一度成为中国通信行业的广告流行语。
1983年,当传呼机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中国传呼机市场一直被摩托罗拉、松下、NEC、卡西欧等进口传呼机垄断,而摩托罗拉几乎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有数据显示,当时的摩托罗拉BP机在中国BP机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
在这样的盛况下,1995年,由上海无线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摩托罗拉寻呼产品有限公司,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寻呼机生产和研发基地,年生产能力超过600万台,一度承担摩托罗拉公司90%以上的寻呼机生产任务。
当时,摩托罗拉的销售模式是“大渠道、大市场”,其凭借“大哥大”带来的强大品牌影响力和流量,加上产品的质量过硬、设计时尚,摩托罗拉BP机长时间占据了寻呼机的中高端市场。尤其是摩托罗拉推出大屏幕汉显BP机,被人们称呼为“大汉显”,它突破了其他传呼机显示屏过于狭窄的局限,其显示屏占据了机身正面一半的面积,成为一款经典的产品。这款产品就如同后来苹果公司推出的全触屏手机一样具有革新意义,凸显出摩托罗拉公司在产品工业设计上的创新能力。后来摩托罗拉推出88克重量的翻盖模拟手机,达到了模拟手机的巅峰;再后来到2000年推出A6188手机,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触屏的手机,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手机。这些在手机市场经典的作品,都体现出摩托罗拉强大的创新基因。
在BP机进入中国市场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一直未能看到国产品牌的身影。但并不是说中国在传呼机的研究和创新领域就没有任何作为。实际上,早在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相关科研机构就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军事侦察用无线寻呼机,代号“317”和“316-2”,可以接收音调信号和话音信息,但是没有显示屏幕;之后在1982年,公安部1129所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警用无线寻呼接收机,代号“1241”,这个寻呼机体积比一包香烟略大,可以接收音调信号和话音信息。但鉴于那时“军民融合”尚未形成机制,军品很难实现市场化推广。
国产品牌的真正市场化则是在1993年,总部在宁波的波导公司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这才逐渐在外资品牌垄断的BP机市场打开了一个缺口。随后在1995年,他们又自行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台股票信息机等一系列新产品,在传呼机市场走差异化竞争路线。虽然后来出现诸多国产品牌,但是当时真正能够与摩托罗拉分庭抗礼的只有波导。如今,能够与苹果手机形成对抗的国产手机品牌中,早已没有了当年被称为“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的身影。
经过近8年的努力,波导传呼机成为继摩托罗拉之后,中国传呼机市场的第二大品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波导仅1998年一年就生产销售寻呼机102.4万台。但是当波导确立了其国产寻呼机产销量第一的地位时,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以及国产品牌竞争的日趋激烈,寻呼机的单价很快就从两三千元降至几百元,甚至有寻呼台推出绑定服务年限送BP机的促销活动,就像现在通信运营商存话费免费送手机一样。至今,国产BP机品牌诸如熊猫、厦门中桥、TCL等都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尤其厦门中桥,当时将诸多卡通形象印在BP机上,还生产了粉色机身的BP机,深受年轻女性的青睐。产品外观根据消费者定位区分,这也是BP机时代的一种产品创新。
今天我们回顾波导的发展历程,不管是在传呼机市场还是手机市场,波导都在中国通信市场的变革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92年10月,徐立华与蒲杰、徐锡广、隋波4人“桃园四结义”创立了宁波波导公司,开始进入传呼机市场。当波导寻呼机在市场上卖得还很火的时候,身为掌舵人的徐立华如同当年刘永好快走“半步”一样,已然决定实施战略转型和升级,在1999年国产手机项目纷纷上马之时,波导也迅速进入手机制造领域,并在同年9月拿到了手机生产许可证。
当时,徐立华所走的路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他主动让波导与国企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合并,实现了曲线拿证和上市融资的目标。此后,徐立华开始着手打造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这一形象,带领波导率先向国外品牌手机发动反攻。
在1999年,9家拿到手机生产许可证的国产品牌完全是从零开始研发手机。2000年波导生产手机92万台,夺得国产品牌手机销量第一;2001年波导生产手机282万台,销量遥遥领先其他国产品牌手机;2002年波导生产手机700多万台,连续第三年夺得国产品牌手机销量第一。这样的销售业绩,让波导进入国内市场前三甲,排在摩托罗拉、诺基亚之后,列国内市场手机销量第三,为国产手机品牌抢占国内市场份额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此,从传呼机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国产品牌在中国通信市场与国外品牌竞争的努力,也看到了诸多品牌的沉浮,以及企业家自身为企业、为品牌、为市场带来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