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们从小就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这是古人根据长期的生产劳动经验和自然物候的变迁,对时间进行的合理划分。这样明确的划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大概要到西周末年。也就是说在商代和西周初年,历法中只有春秋两季,没有冬夏。一年分为两半:上半部分是春季,下半部分就是秋季了。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农事活动主要就两项,一是春种,二是秋收。我们向别人询问年龄,有一种很古雅的说法,“您春秋几何?”,意思是“您几岁?”。谁也不会说“您夏冬几何?”。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叫《春秋》,而不叫《夏冬》。将“春秋”作为岁月或者历史的代称就是源于商代的季节划分。

夏季出现得晚,“夏”这个字原本也和夏天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来看看金文“夏”字()。它是个象形字,像一个头身手足俱全的人:上面是个大脑袋,有头发,还有一张大大的脸;再往下看,这个人双手叉腰,两脚踩地,脚边还放着一些耕作用的农具。原来“夏”的本义是人,因为这个人仪表堂堂相当气派,所以又引申出大的意思来。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是这样解释“夏”字的:“夏,大也。”古代的学者调查方言的时候也发现,在秦晋之间,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山西一带,人们常以“夏”称壮观巨大的东西。我们今天说高楼大厦,这“厦”字里头的“夏”就有大的意思。

那“夏”字又是怎么和季节产生联系的呢?我们说了,在商代一年只分为春秋两季,可后来随着历法不断改进,形成了四时划分。用什么字来表示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呢?古人就把表示大的“夏”字借用过来。世上有千万个字,为什么偏偏挑中它呢?有的学者说“夏,像人当暑燕居,手足表露之形”,意思是夏天天气酷热,人在自己家里一般穿得比较随便,光脚露背,四肢张开,你看看“夏”字的字形是不是很像一个四仰八叉乘凉的人呢?还有的学者说“夏”是大的意思,夏天很大。大在哪儿呢?“至此之时,物已长大,故以为名”,就是说夏天是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夏天有两个重要的节气,小满和大满,“满”是形容农作物灌浆乳熟,颗粒饱满的样子,就是大。

除了代表季节之外,“夏”字还有一种很常见的用法。我们喜欢称自己是华夏子孙,这里“夏”用的是字的本义,也就是大的意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夏,中国之人也。”许慎说的“中国”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而是指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那里是汉民族的发源地。称自己的民族为“夏”,表示我们认为自己的民族很伟大。大禹的儿子启创立的王朝就叫“夏朝”。那么“华”呢?甲骨文“华”字()是一株开满鲜花的树,表示绚烂美丽。“华”字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花”来表示。唐代学者孔颖达这样解释“华夏”,他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因此“华夏”包含着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我们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民族,我们是大气磅礴的文明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