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很多故事是这样开头的:很久很久以前……这句话常带人驶向一个陌生而神秘的世界。甲骨文中有一个字既漂亮又充满了历史感,包含着人类远古的记忆。

这个字就是“昔”()。它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日”,代表太阳,上面是重叠翻滚的波涛,把日头都给淹没了,世间万物自然也都消失在滔滔大水之中。“昔”字造型很生动漂亮,但它包含的信息却令人恐惧,它记录了远古时代的人对洪水泛滥的痛苦记忆。古时候的人常常被水患困扰,就拿商代人来说,他们的栖息地在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那时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又没有什么水利设施,所以黄河经常发生水患。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写过一篇《西京赋》,其中就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殷人就是商代人。这句话是说,商代人经常大迁徙,所谓“前八后五”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商汤建国时一共迁移了八次,在商汤建国之后又搬迁了五次。对于商代人为何屡次迁居,史学家们有各种揣测,而从他们居住的地理环境推测,躲避水灾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古人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洪水发生的原因,于是他们就琢磨:大概是因为世间的人不行正道,做的坏事太多,上天生气了,用发洪水的方式给胆大妄为的人类一个警告。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洚水儆予。”意思是上天用洪水警戒人类。有趣的是,这种解释和基督教的记录十分相似。《圣经》的《创世记》里说:“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西方人认为上帝用泛滥的洪水惩罚犯罪的人,幸好挪亚一家坐进了方舟,人类才得以保全。中国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所以也能与洪水对抗,顽强地活下来。

滔天的大水给我们的祖先留下了痛苦的记忆,洪水可怕,因为它不但会淹死人,还会把沉淀了人类发展过程的历史遗迹统统冲刷干净。大水过后一切必须重来。在屡次遭受洪灾后,我们的古人创造了“昔”这个字,它的构造里既有对洪水的直观印象,又有对历史的深刻认知。

对于“昔”字的含义还有另一种理解。有人提出,“日”上面波纹状的图案不是汹涌澎湃的洪水,而是一条条干肉,那褶皱是肉的纹理。古代没有冰箱,要想长时间保存肉制品,就得把它放到太阳底下晾晒。古代学生给老师的见面礼就是十条干肉,叫“束脩”。要想把肉晒干,绝非一日之功,时间长了就引申出往昔这层意思来。我猜想,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大约是个“吃货”。

“昔”究竟是滔天的洪水还是美味的干肉,并无定论。这两种解释都饶有趣味,前者惊心动魄,后者朴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