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把握的知识管理
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该报告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其中所述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技术、管理及行为科学知识。
这里不是为了强调报告的结论“人类的发展将更加倚重自己的知识和智能、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流”,而是为了突出“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技术、管理及行为科学知识”。事实上,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知识体系:一个是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就是各种专业知识体系的统称;另一个则是管理及行为科学知识体系,也就是管理知识体系。管理知识体系、管理工作、管理者究竟有多重要,值得我们认真检讨和反思。
一般来说,在企业内部两种知识体系是并存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两者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专业知识体系强调“正确”,强调的是真理和科学。而管理知识体系强调“有效”,强调的是绩效、目标和结果。这一根本不同,不但让两大知识体系大相径庭,还决定了企业内部永远会有两大人才体系:专业人才体系和管理人才体系。其中,专业人才是片面思维的佼佼者,管理人才则是全面思维的精英。
毫无疑问,若是想在管理人才体系中站住、站稳、站好,管理者必须学习管理知识,必须培养自身的全面思维。
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企业人都是专业人,都至少属于一门专业知识体系,这必然使得片面思维成为企业人的标准配置。在正常条件下,一个专业人,其地位的提升往往基于个人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成绩,这就意味着,个人地位的提升总是伴随着个人片面思维强度的提高。这时候,矛盾出现了。因为我们知道,在企业内部获得地位提高通常还是从事管理性质工作的代名词,而管理工作不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管理知识;不但需要片面思维,更需要全面思维。
企业人思维困惑和行为错乱,相当大一部分源自对知识体系的错误认识。“做技术还是做管理”,这一经典命题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企业人。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许多企业还预备了两条明确的晋升途径,这让员工可以考虑得更长远。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知识体系问题的存在,更少有人意识到片面思维和全面思维的冲突,这是“习惯”级别的深层冲突。
知识经济时代,大多数管理者都是专业人出身,他们的地位和名声都是专业知识、专业成就、片面思维换来的。他们的底气就是专业知识体系。如果不能意识到管理知识体系的存在,认清管理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他们就不可能做出任何改变。即便进入管理人才体系,他们也会继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权威,维持和巩固既有的专业知识体系。当然,刚开始时他们也会朦胧地意识到:这只是一个替代方案。然而我们知道,在基层管理职位上,专业技术工作的比重依然相当高,这一替代方案往往可以奏效。渐渐地,习惯成自然,替代方案就成为了正选。许多行为习惯便顺理成章地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 迷信专业能力;
● 只能看到专业相关事物;
● 只从专业角度出发看问题;
● 继续投入主要精力在专业上,以保持自己的权威。
这些错误无疑会对企业造成伤害,然而受伤害最深的还是管理者自身。他的管理知识体系很难成长,他的管理潜力根本无从发挥。这一基本认知,在认识上可能是模糊的,在结果上却是严重的:管理者亲手毁掉了自己的管理道路。
本书以为,要做好管理工作,管理者必须融入管理知识体系,培养自身的全面思维习惯,而且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单有管理知识体系,没有全面思维,那是学校管理讲师;单有全面思维,没有管理知识体系,那不是专业管理者。
培养全面思维必须与学习管理知识同步。这不是过高的奢望,而是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就是一种经济活动伴随着学习,教育融于经济活动所有环节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加快使终身学习成为必要,受教育和学习成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管理者当然也不例外。
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人们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对于管理者来说,自身素质包括全面思维和管理知识体系。本书以为,建立全面思维的最佳途径就是有效把握的个人知识管理,即应用全面思维在“学习管理知识”这项工作上。
管理者知道,决定自己在工作上获得成功的限制因素中,有80%来源于自身,只有20%存在于各种状况、公司或环境里。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都是因为缺少技能、能力、品质或天赋而没能实现个人目标,在外部环境中遭遇的问题或挫折几乎总是由内在的问题造成的。
一般来说,要实现以前从未实现过的目标,你就必须培养或掌握自己从来没有掌握过的知识。因此,为了实现某个重要目标,管理者必须具备现在自身缺乏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这些“管理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 克服瓶颈的管理知识或技能
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几乎总有一个步骤决定着你的进度。这就是整个进程的瓶颈。学会克服它的知识,是你在做其他任何事情之前应该解决的事情。
● 实现目标所需具备的管理知识或技能
为了实现更大的专业视野、更理想的目标,你必须培养新的管理技能,获得新的管理知识。这些“新的管理技能”、“新的管理知识”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找到学习目标后,我们直接开始学习不就可以了?全面思维体现在哪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引入一个好用的工具: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和影响圈】
每个人都有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经济状况以及世界局势等,这些可以归入“关注圈”。关注圈,是一个人不能左右其结果,但愿意关注的范围,比如一个高考学生关注往年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和高考成绩。杞人对天崩地陷后的生存忧虑,也是关注圈的一种表现。一个人的关注圈,包含所有他或她关注和担心的事件在内。
在关注圈中,有些因素是个人可以掌握的,有些人们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来,就形成了“影响圈”。影响圈,是一个人可以影响到的范围,比如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或一个公司职员的工作态度。一个人的影响圈,包括所有他或她可以影响的事情。
关注圈和影响圈,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它们不是象牙塔中的抽象理念,而是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人生息息相关的要言妙道。为什么强调关注圈和影响圈呢?如果你把关注圈的事情当作影响圈来考虑,而你又无法对其产生影响,那么你迟早会发觉自己是在浪费时间。有一个笑话,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躲在厕所里吸烟,被老师抓到。老师问他为什么吸烟,他低下头,深沉地回答:祖国未统一,心情很郁闷。笑过之后,我们应当警醒。
还有一种人,他们关注自己该关注的,然后影响自己可以影响的。他们:
● 总是注意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并想办法改进;
● 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想办法解决的范围;
● 总是先寻求自己的改变,从而带动别人改变。
这些着重于影响圈的人,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把心力投注在自己能有所作为的事情上,所获得的成就将使影响圈逐步扩大。比如自己的演讲能力不好,就设立演讲场次目标,争取演讲机会,来煅炼自己的演讲能力,自己写作不好,就多写作,提升写作水平等。关注如何提升个人能力,并付诸行动,就是在发展个人影响圈,提升个人影响力。他们就是影响圈中人。
在影响圈工作,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行动的自由,还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容易出实际成绩,也容易影响到他人,影响圈会越来越大。当然,影响力的发挥有其轻重缓急,无法完全脱离关注的目标。影响圈中人,关注圈应与影响圈不相上下,如此影响力才能做到最有效的发挥。
在职场上,我们应该谋求成为影响圈中人,在影响圈中工作:认识和确定自己的影响圈范围;把重点放在影响圈内,在影响圈内做事。
在知识经济时代,“关注圈/影响圈”理论一如既往地有效。下面我们把该理论应用在管理知识学习上。这时候,关注圈和影响圈就有了新的内涵。
“关注圈”,就是一个人愿意关注的知识领域。在关注圈中,有些更具体的知识领域个人可以掌握,有些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那些知识领域圈起来,就形成了影响圈。“影响圈”,是一个人可以影响到的知识领域。在关注圈外,则是其他所有的知识领域。
对于专业人来说,如果要追求学习效果,按照“关注圈/影响圈”理论,学习时就应该秉承三个原则。
(1)以知识为导向。专业人的学习总是以自身专业知识体系为中心,即关注圈不会超过专业体系本身。也就是说,如果本该学的新技能和新知识不在专业体系内,他们根本就看不到。
(2)以专业为核心。专业人总是专心于专业体系的自我完善,一开始是追求知识的广博厚,后来是追求知识的高精尖,但无论怎样,在性质上都不过是影响圈的自然成长。
(3)以正确为标准。专业人的学习以掌握正确的知识为准绳,认为知识正确就是学习成功,影响圈和关注圈就可以进一步扩大了。
看得出来,企业人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去学习管理知识体系的话,可以富有成效地学成一个管理学究。他学到了管理知识,却是在锻炼片面思维。全面思维,他一点儿也没学到。
优秀的管理者断然不会如此,他们的学习是下面这样的。
(1)以用户为导向。他们不会像专业人那样,根据自己原来的知识体系来决定学习什么,而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学习。以IBM为例,小沃森没有从穿孔卡片知识出发来学习,而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出发,最后学习了电子技术,开发出第一代计算机。他们的关注圈永远在用户需求那里。
(2)以协作为核心。他们知道自己更多是管理人,而不是专业人。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只是为了更好地协作。有人炒股炒成股东,有人炒房炒成房东,还有人演武侠电影学成全国武术冠军,管理者则不同。他们绝不会学成管理大师,也绝不会做行业项目做成该行业专家。他们的影响圈永远在协作领域。
(3)以有效为标准。知识就是力量。但只有可以实现预期结果的实用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他们不会去追求知识的广博厚,也不会去追求知识的高精尖,更不会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里总有一项约束条件:有效与否。有效才会去学,学到有效为止。
管理者绝不会随便学习,即便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管理知识体系。他们的学习对象必须符合3项条件:用户需求;协作需要;有效部分。不符合的知识,即便对工作非常重要,管理者也可能会委托给他人,如请专家帮忙、雇请新人,就是不会自己去学。
管理者是否优秀,我们可以这样来看:片面思维的管理者不够优秀;在管理工作中锻炼全面思维的管理者相对出色;在学习中锻炼全面思维,在实践中应用全面思维的管理者肯定更佳。
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它有多种不同的译法。其中唯有前《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的解释让我深表认同,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清空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学的东西是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