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建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多元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文献分析、焦点小组等。“研究方法的整合”是本研究的重要追求和尝试。

本研究把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作为基础性的研究方法。所采用的其他研究方法,都是以此研究方法为基础,即在其他研究方法中渗透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社会性别分析是“指任何把社会性别当作分析的关键范畴的理论框架或科研方法”。谭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社会性别分析范畴的创立同女性主义在学术界的目标紧密相连,即对男性中心文化提出批判和质疑,改造人类知识,最终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王政:《国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和社会性别研究的现状》,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社会性别分析是新的方法和视角,它把社会性别视为与其在社会制度 (如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社会文化、资源分配) 中得到复制、传递和巩固的相关问题;它是把社会性别概念转化为社会实践的工具,如女性主义致力于把性别分析运用于发展,注重研究具体政策或项目对男女两性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致力于消除发展中的不平等和歧视。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对于传统的意识和决策思想方法发起挑战,成为女性主义者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有力武器,在每一个重大关系领域中重申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的运用。石彤:《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排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就是将性别比较纳入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分析中,性别比较较之单一女性分析更全面和深入。

文献分析是本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比其他方法运用得更加普遍。对中国女性社会学的文献分析主要包括对经典主流社会学家关于妇女问题的研究和评价、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学术成果、港台女性社会学的学术探索、中国内地女性社会学的学术凝炼所进行的文献研究。

焦点小组是本研究的辅助性方法。焦点小组是属于“质性研究”的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是“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式以归纳法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详细加以记载和报道”。陈向明:《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质性研究”的基本内涵和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各派女性主义都关注妇女的“生活”、“主观经验和感受”、“主观经验的社会反映”,这也正是“质性研究”所注重的。同时“质性研究”中多元、动态、反思、创新、反传统等特点,也给女性主义对妇女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深入的通道。因此,“质性研究”和女性主义的结合,或者说,女性主义的“质性研究”,对“无声”的、女性群体在传统的以男性为主的社会理论中被忽视的事实的重视,对女性个人经验和主观体验的挖掘和深入解释,对微观层面女性问题或经验与宏观层面社会结构间的联系都有知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张李玺:《定性研究:中国妇女研究步入深层的一个科学范式》,载《中国妇女5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1999年。

焦点小组访谈是研究者以面对面的形式向被访者深入访谈的一种社会调查方式。本研究对在中国女性社会学参与重要研究和实践的学者进行焦点小组访谈。通过对焦点小组定性资料分析,被访学者讨论的焦点问题是:第一,关于研究对象,研究的主体与客体不仅局限于女性。研究对象中要包括“性别”,因为“性别”是社会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第二,关于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可以是不确定的,但是要跳出研究性别的框架,重视中国的经验,从中国的经验出发,同时也要有理论研究,使理论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第三,关于研究角度,明确自己的研究角度。对研究进行定位,确立价值立场,把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论述、界定、讨论清楚,最终形成框架。同时要重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理解的不同。只要把概念辨析清楚,不对概念进行价值判断。这些概念不一定是西方的,也有出自中国自身实践的,并且在其间树立研究的价值取向。第四,关于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可以有一定的偏向性,可以用自己喜欢用的方法。不必拘泥于一种研究方法。焦点小组访谈的结果成为本研究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