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出了一种学科化的趋势。“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就伴随着这种趋势而被提出。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课题,“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的研究程序得以启动。
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知识建构”,即侧重本土知识的梳理和建构。本研究旨在推动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本土知识建构进程,而不是建立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因为建立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个课题的研究就能够完成的。
以学科化为视角,以社会现实为基础,提出问题、确立问题、展开问题、回答问题,形成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知识,但同时也要避免对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本土知识的片面性、遮蔽性和有限性。研究的意义应该不再取决于问题是否可以成为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的一部分,而在于是否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或者为解答有意义的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路,为中国女性社会学基础的、系统的和独特的本土知识体系的建构进行有益的探索,这就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在。
本研究推动了中国女性社会学应用研究的深入和拓展。目前大量的女性社会学应用研究并没有从学科化视角上进行研究,这使女性社会学的研究缺乏学科规范,很多研究实际上只是针对发生在女性身上的现象进行重现和解释,而经常忽略了女性社会学的重点还是要研究“现实中的女性”的社会性方面。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女性社会学的概念辨析、基础理论的梳理和理论体系的研究,为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伴随女性社会学教育的体制化,赋予女性社会学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和基本内容,有利于对女性社会学的了解、学习和研究,普及女性社会学的知识对于推进性别平等与和谐社会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的诉求之一就是为女性社会学传播提供一个较好的读本,为中国女性社会学的教育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