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偶得奇书
脑中的剧痛渐渐退潮,留下嗡嗡作响的余音。
苏昭用力甩了甩头,试图驱散那沉重的眩晕感,眼前的景象终于从模糊的重影中艰难地聚焦。
刚抬起头,那个身影,竟然在后退!
不是攻击性的后退,更像是一种刻意的、轻盈的飘离。
“等……等等!”
刚才的恐惧还未完全消散,但对方这突如其来的退离,加上脑中那句没头没尾的警告,反而激起了他一种强烈的好奇心——
它到底是什么?想干什么?那朵花……究竟是什么意思?
就在距离拉开到大约十步远时,那身影倏地停住了。
但那只曾捏着花朵的、纤细得过分的手,从宽大的袖口中探出,朝着苏昭的方向,轻轻地、甚至带着点俏皮地招了招。
这个动作……像是一个顽皮的同伴在招呼:“快跟上呀!”
苏昭的理智在尖叫危险,警告他远离这不明不白的东西。
但身体,或者说某种更深层、更混沌的意识所蛊惑。
脑中的眩晕感还未完全散去,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微微旋转。
“我……我大概是疯了……”
他喃喃自语着,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双脚却像有了自己的意志,不受控制地、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那个招手的影子挪去。
穿过狭窄得仅容一人通过的、爬满青苔的古老石巷,绕过几棵虬枝盘结的古树,又拐过几个岔路口,那些岔路有的被废弃的藤蔓封死,有的则通往更幽深的未知之地。
塑造记不清走了多久,时间感也完全模糊了,只觉得周围的景致在暮色中变幻流转,唯有前方那个轻盈的身影是唯一的坐标。
最终,他们停在了一处被高大树篱半掩着的所在。
在树篱中央,赫然矗立着一扇巨大的、厚重的橡木门。
门板饱经风霜,门环是两只造型古朴的黄铜小鸟。
“这里是……哪?”
苏昭扶着有些发烫的额头,环顾四周,满眼迷惘。
完全不知道自己被带到了什么地方。
还有,刚才引路的那个身影呢?
转头寻找——空无一人。
就在苏昭惊疑不定之时——
吱呀……
一声悠长而缓慢的摩擦声响起,那扇厚重的橡木大门,竟然在他面前,无声无息地自行向内打开了!门内并非预想中的房间或庭院,而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
苏昭不受控制地抬起脚,一步,一步,踏入了那片散发着清凉泥土芬芳的地下黑暗世界。
身影很快被门内的黑暗所吞没。
在他身后,那扇厚重的橡木门,又悄无声息地合拢,将最后一丝暮光隔绝在外。
苏昭只感觉自己像坠入了一口深井,唯有脚下坚实的石阶带来些许真实感。他扶着冰冷粗糙的石壁,小心翼翼地向下摸索。
就在这深沉的黑暗中前行了不知多久,一种奇异的“感觉”攫住了他——并非视觉,更像是一种空间上的预感。
紧接着,他的感知被瞬间唤醒——
噗!噗!噗!噗!……
一连串极其轻微,如同烛芯被点燃的声响,由近及远,次第响起。
一盏盏镶嵌在石壁上的古老黄铜壁灯,毫无征兆地同时亮起!
温暖的、跳动的橘黄色火焰在精心打磨的水晶灯罩内燃烧起来,瞬间驱散了厚重的黑暗。
这突如其来的光明,瞬间冲散了苏昭脑中残留的最后一丝眩晕感。
他下意识地抬手挡在眼前,眯缝着眼睛适应这明亮。而当他的视线终于清晰,眼前的景象让他彻底屏住了呼吸,连指尖都微微发麻——
一座恢弘的地下书库!
视线所及,是无穷无尽的巨大书架!
“天啊……”苏昭的嘴唇无声地开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的双脚,似乎被这宏伟景象中蕴含的某种无形力量所牵引,再次不受控制地动了起来。
沿着两排书架之间宽敞的通道,缓步向前走去。
目光贪婪地扫过两侧书脊上,那些或清晰、或模糊、或完全无法辨认的古老文字和奇异符号。
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来路,直到尽头出现在眼前——那是书库的最后一排书架。
脚步自然而然地停在了这排书架旁。
他的目光无意识地扫过眼前层叠的书脊,最终,定格在了与他视线平齐的那一格。
那里,静静躺着一本厚重的书籍。
苏昭不自觉地伸出手,将这本沉甸甸的书从书架上抽了出来。
目光落在封面中央那几个古朴而气势不凡的大字上:
《天机云锦》
“天机云锦……”
他低声念诵,心头一震。
本能地调整了一下站姿,神情变得更为肃穆,仿佛即将开启一扇通往无上智慧的大门。
映入眼帘的,并非预想中艰深晦涩的符文或工整严谨的论述,而是——
一行行流畅、甚至带着点随性的手写体字迹!
“这……”
苏昭愣住了,眨了眨眼,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又快速翻了几页,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记录的并非什么高深法门,而是……琐碎的日常见闻、突如其来的灵光一闪、对某个问题的反复推敲,以及大量的充满个人色彩的思考过程!
这分明是一本私人日记!
他哭笑不得,刚才那份肃穆感瞬间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荒谬的趣味感。
便倚靠在冰凉的书架上,放松了紧绷的肩膀,带着一种“我倒要看看你能写些什么”的好奇心态,重新认真地读了起来。
日记的作者显然是个极其敏锐且充满探索欲的人。
开篇不久,他的关注点就牢牢锁定在一个让苏昭也时常困惑的问题上:人类智慧的源头,究竟是什么?
作者最初的切入点落在了语言上。
书中反复提及一个概念——“心声”。
在他看来,这“心声”并非指具体的、可以听见的声音,而是驱动人开口说话之前,脑海中那个模糊的、成型的念头或意图,也就是说话的动机源头。
“心声是言说之先的动机……”苏昭低声重复着这句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描述精准地击中了他自己说话时的某种体验——确实总有个模糊的念头先于话语成型。
然而,随着日记的深入,作者笔锋一转,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经过更长时间的自我观察和深入思考,他发现这看似神秘的“心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特别。
它更像是一种声音记忆的延续!是人类在长期使用语言交流后,大脑内部形成的一种“内化物”。
“声音记忆的延续?内化物?”
苏昭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如同夜空中骤然点亮的星辰!这个观点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长久以来的迷雾!
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瞬间攫住了他!仿佛在无垠的沙漠中跋涉已久,终于发现了一眼清泉!
“这人是谁?他叫什么名字?”
强烈的求知欲和找到同道的兴奋感驱使着苏昭。
他再也按捺不住,完全忘记了之前的吐槽,双手近乎粗暴地将厚重的日记本向后猛翻!
哗啦啦的书页声,在静谧的书库中格外清晰。
终于,日记本翻到了最后一页。
泛黄的纸张下方,没有华丽的落款,没有正式的署名。只有一行用墨水书写的字迹,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像是孩童初学写字时的涂鸦——
万法先师。
四个大字,就这么突兀地、带着一种近乎滑稽的自信,杵在空白的纸页上。
苏昭脸上的狂喜、激动、找到思想知己的兴奋,如同被按了暂停键,然后……迅速崩塌、扭曲。
他的嘴角不受控制地狠狠抽搐了两下,眼角也跟着跳了跳。
刚才还觉得醍醐灌顶、高山仰止的心情,瞬间被一种极其强烈的错愕感取代。
“呵……这人也是够能吹牛的,把自己吹得那么神,‘万法先师’?口气比天还大咧!”
他顿了顿,又嫌弃地撇撇嘴,补充道:“还有这字写得……歪七扭八的,跟蚯蚓爬似的,一看就没什么文化底蕴嘛!白瞎了那么好的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