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鲈形类·裂鳍鱼(国家地理动物百科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般特征

鲈形目是种类最丰富的鱼类目,其种类约占目前辐鳍鱼纲种类数目的 50%。它们在海洋环境中有所分布,但在热带、亚热带淡水水域更为丰富,也有一些生活在咸水中。它们形态各异,两片硕大的鳃盖骨长在头部两侧。鱼鳍通常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的鳍条较硬,后半部分的鳍条较软。

门:脊索动物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鲈形目

科:156 科

种:约1 万种

源头

从晚第三纪起,即两千多万年以前,鲈形目就大大多元化了,适应了各种水生环境,在全世界的大陆水域和大洋水域均有分布,其中主要分布在极圈带地区。

河鲈形态

鲈形目的得名要归功于鲈科的代表鱼——河鲈,首次于 1758 年由林奈记载。鲈形目由 7000 多种不同形态、大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鱼构成。其中有的贪婪食肉,有的只食鱼,有的食草,还有的帮其他动物进行清理,比如裂唇鱼就帮更大的鱼类清理身上的寄生虫和黏液。它们鱼鳍中的鳍条很硬(如果看不见鳍条或鳍条很灵活,则是次级鳍条)。由于上颌骨和前颌骨很灵活,它们的嘴可以伸缩。当然,这一特征的演变从根本上取决于它们的饮食。它们有巨大而完整的鳃,鳃边缘有基本发育完整的棘或蜇针。一片或两片背鳍的基部很宽,前几根鳍条非常尖锐。第二片背鳍的鳍条很灵活,和前面的背鳍可能是相连的或断开的,甚至可能连到尾部。

鲈形目腹鳍的第一根通常为鳍棘,后面有五根灵活的鳍条,但有些鱼种可能没有。臀鳍由坚硬的鳍条支撑。它们有一条发达的侧线,一般呈“S”形,一直延伸至尾部。它们身体的结构变化都是物种适应环境的结果。比如随鱼群一起游动的鱼,其臀鳍就和拨水的鳍相距较远,这样才能感知水的运动。多数鱼类的身体由栉鳞覆盖(其边缘状似梳子),但也有的是由圆鳞覆盖(边缘光滑)。它们的鱼鳔属于闭鳔类(与消化管不相连)。这是一个重要器官,它的遗传学特征和胚胎学特征奠定了分类基础,但也使人们对鲈形目的起源这一问题产生了争议。科学家在定义并系群等类群时达成一致,即一个目下各物种的祖先是多种多样的。

嘴和饮食

鲈形目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鱼颌部强壮有力,牙齿与臼齿类似,可以咬碎软体动物的钙质外壳。比如狼鳚可以用尖利的牙齿扒开沙土和石头来寻找猎物。

狼鳚

Anarhichas lupus

多样性

鲈形目中不同的鱼种已经适应了迥异的环境,发展出各种独门绝技以求生存。比如生活在海底的鱼类通常体态修长,前大后小,鱼鳍通常是残缺的。它们的上半身通常呈拟态色,便于隐藏自己,但腹部一般仍为浅色。它们的鳍条可能很长,能够像天线一样感知水流运动,从而逃离可能出现的猎食者。较大的鱼类,如剑鱼,则具有强壮的肌肉组织,新陈代谢水平也足以保证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它们的身体一般呈纺锤形,尾鳍分叉,头很尖,有大量鳍棘,这样就减少了水的摩擦力,保证了游动时的稳定性。

繁殖

鲈形目鱼类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但也有的是雌雄同体,或先发育一种性别体征,随后再发育另一种。比如盖刺鱼科的月蝶鱼,性别发育方式就很独特。它们通常成双成对出现,当雄鱼死亡后,雌鱼将发育出雄鱼的特征:外观上颜色由黄转蓝,且带有深色竖条纹。体内则将卵子吸收,卵子停止作用,转而生成精子。两周后即可与鱼群中的其他鱼进行繁衍。雌雄同体中雌性变为雄性的现象被称为雌性先熟。另一种迟滞生长的雌雄同体发生在侧带拟花科)身上。雌鱼可在 2~3 周内变性。雌鱼和雄鱼被归入混合或单独的群体中。幼鱼彼此孤立,生活在离出生地不远的地方。

地理分布

鲈形目中的大多数鱼类生活在沿海大陆架水域,但在所有大洋开放水域中也有大量分布。只有约 2000 种生活在淡水中。其中慈鲷科的分布很有特色,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中美洲和非洲的大陆水域中。

遍布世界

鲈形目的一些鱼种特别受游钓者欢迎,所以人们把这些鱼种引到了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