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的盂县样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优化村级队伍,提升组织能力

如何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下文简称村“两委”)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乡村治理实践中的关键性问题。为此,各地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治理经验,其中三种方案较为典型,即加强党支部权威基础的“两票制”,从结构上化解“两委”矛盾的“一肩挑”,“两委”分权与合作共事的“一制三化”。[1]但自2018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号召推行“一肩挑”方案,加强与巩固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2018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当交叉任职。”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这些年,我去过很多村,发现凡是发展得好的,都有一个好支部、好书记。明年乡镇、村将集中换届,要早做谋划、采取措施,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2]

在上述背景下,盂县通过借助村“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级组织队伍,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县层面,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村“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组织、民政、纪检等18个部门参与的联动协调机制,并与13个乡镇逐一签订“责任状”,全面压实基层党委换届工作的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联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蹲点制度。在乡镇层面,以孙家庄镇为例,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换届选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选举政策指导、任职资格联审、违法违纪行为调查处理、应急维稳、风气巡回督导、分片工作指导等工作,制定本镇《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细则》,明确工作计划与任务安排,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村、两片合并选举等办法。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首先,加强对镇村干部的宣传教育,确保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如在全县层面组织镇村干部学习中纪委、中组部关于换届选举的“十个严禁”、山西省委关于换届选举的“十五项负面清单”,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换届警示教育片。其次,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强对普通村民的宣传教育,提升民众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熟悉程度,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如出动流动宣传车辆、张贴标语、制作墙体板报、发布新闻广播、充分利用融媒体公众平台、发放宣传画册等。

第三,加强人员储备。综合运用回引人才聘任、下派干部委任、后备力量选任等方式,引进高学历人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及退伍军人等到村任职。按照年龄45岁以下、初中学历以上的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调查摸底,采取“村党支部推荐、乡镇党委审批、县委组织部审查”的方式,按优秀外出务工人才、外出创业人才和外出务工、创业大中专学生三个类别,分别建立全县农村外出优秀人才信息库,积极引导和动员他们返乡参选村“两委”干部。以路家村镇为例,该镇大力开展“人才回引”计划,通过县委组织部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2021年共招聘5名大学生村官,2022年继续招聘9名大学生村官,不断把年轻人吸引到基层,为一线工作注入活力。同时拓宽人选渠道,动员25名本科学历、35岁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将有经济头脑,会当家、会管理、能创新、可致富的年轻人才选任到村干部职位。

第四,加强资格审查。2008年以来,盂县开始逐步探索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方案,但村民委员会主任并非党员的情况仍然广泛存在。2021年,针对此前问题,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压实政策要求,采取“先党组织、后村委会”的换届流程,对候选人年龄、学历做出明确限制,严格进行资格联审,非党员以及存在负面记录的竞选人一律不允许参与竞选村委会主任。以路家村镇为例,该镇在“两推”和竞选人报名的基础上,结合候选人“十五项负面清单”的要求严格把关,再上报、提交县委、县政府11个部门进行资格联审。截至2021年11月,共联审223人,其中村党支部换届选举联审142人,不合格人员3人。针对不合格人员,镇党委分片包保,主动做好落选人的思想工作,确保换届顺利进行。

截至2021年11月,盂县全县277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委会换届共登记选民193616人,参加投票选民158353人,参选率达81.79%,全县277个村共选出村委会成员954人。

此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村“两委”班子成员年轻化程度明显提高。本届村委会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9岁,其中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47.55岁,比上届降低3.45岁。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共有210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35岁以下年轻干部比例比上届提升17.2%,175个村委会班子中至少有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其次,村“两委”班子成员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此次换届选举产生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成员17名,30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年轻干部11名。最后,女性干部及“一肩挑”比例大幅提高。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村222个,占累计完成换届村数的80.14%,女性干部当选286人,其中当选主任18人,当选副主任9人,当选委员259人。

此外,盂县还通过探索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出台《盂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完善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考核与奖惩,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工作能力与积极性。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制度旨在形成“考核定星、动态调整,以星定酬、持续激励”的长效管理机制。截至2022年5月,盂县已经完成对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的初次评定工作。全县277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初次评定,共评选出六星级1名,五星级3名,四星级2名,三星级24名,二星级53名,一星级82名,不定星级112名(任职年限未满一年)。其具体措施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定星级。星级评定采取初次评定与年度动态调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原则上评星工作在年度考核结束后1个月内完成。对任职满1年的村党组织书记,根据上年度考核结果、任职年限、奖励情况等,确定基础星级。基础星级确定后,根据每年考核结果、任职年限变化以及奖惩情况等,对星级实行动态调整,增加星级或降低星级。

第二,指标考核。年度考核被作为星级评定的基础和重要依据。每年年初,县委组织部围绕村党组织书记承担的职责及年度重点工作,牵头制订考核方案,确定考核指标及细则,乡镇党委负责组织实施。考核指标一般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信访稳定工作、风险隐患管控、精神文明建设、村级民主管理以及其他重点工作等九个方面。年度考核通过量化考核、组织评价、群众评议等方式进行,按照一定权重相加形成总分。

第三,结果运用。星级评定结果被作为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各项待遇的重要依据。对业绩突出、星级较高的村党组织书记,可采取业绩考核、组织考察等方式,通过专项招聘纳入乡镇事业编制,并继续在村工作,按照星级化进行管理。对业绩突出、星级较高,但因年龄、学历等因素不宜纳入乡镇事业编制的村党组织书记,可通过业绩考核、组织考察等方式,经县委批准,参照同等事业编村党组织书记核定报酬待遇。绩效报酬、养老保险、离任补贴等收入也将根据星级评定结果差异化缴纳和发放,业绩突出、星级较高的村党组织书记将被优先推荐参评各种荣誉表彰,而任期内星级较低的,则会受到县委组织部的诫勉。

民众对村委会选举的满意度是衡量村委会选举实践的重要评价指标。盂县民众对当地村委选举有着极高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盂县在选优配强组织队伍工作上的出色成绩。调研中,我们向村民和村干部询问:总体而言,您对本地村委会选举是否满意?统计结果显示,超九成的受访者对村委会选举持满意态度,370名受访者对村委会选举比较满意,占比50.0%,316名受访者对村委会选举非常满意,占比42.7%;对村委会选举不满意的受访者比重非常低,仅有41名受访者对村委会选举不太满意,占比5.6%;13名受访者对村委会选举非常不满意,占比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