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陕西文学民间叙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数代文学“陕军”以其辉煌的创作业绩享誉文坛,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对其展开的探讨长时期以来呈现繁荣态势。由于当代陕西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十分认可民间叙事话语的延安文艺传统,加之数代文学“陕军”多为农裔作家或是对农民生活有着深入体验,与农民情感上的天然联系使其特别重视对于民间生活与民间文化形态的挖掘与表现,民间叙事也因此成为文学“陕军”创作中的重要叙事形态和十分彰显的特质,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者陈思和“民间”理论的提出进一步推动“民间”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后,当代陕西文学中的民间叙事得到了更多的观照。不过在整体上,“民间”视角的当代陕西文学研究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失之处。一是研究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与整合性,较多地集中于对单一作家作品所开拓的民间审美空间的审视,较多地停留于对作家作品中带有民间元素的生活故事、民间神话传说、民间信仰等进行阐释;二是在视域上侧重于“呈现了怎样的民间”,而较多地忽视了对于“怎样呈现民间”的探讨,也就是侧重于阐释民间文化形态及其特征,而未能从话语层面对于作家如何进入、如何观照、如何呈现民间予以充分的研究。同时,当代陕西作家创作中的知识分子话语与民间叙事话语的关系问题、民间叙事的话语属性以及它在当代陕西文学乃至整个现当代文学话语格局中的地位问题、功能意义及其局限问题、全球化语境下民间叙事话语的可能性前景问题等,也未能得到较为深入的阐释和论证,而这些问题显然应该得到阶段性的总结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按照“在最普遍的意义上,一切叙事都是话语”[1]的观点,文学“陕军”创作中的民间叙事以自身方式参与当代陕西文学话语格局的建构与嬗递,并且在新时期以来显示出不断提升的活跃态势,在整个中国文坛展现出引人瞩目的、独特鲜明的地方色彩,取得了强劲有力的“现象级”的创作实绩。而当代陕西文学之所以形成突出的民间叙事、达到相当的文学史高度,是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民间叙事话语的重现与开掘密切关联在一起的,自“五四”以来百年间民间叙事话语的流变与演进成为了当代陕西文学民间叙事的宏观话语背景,对这一话语背景的观照和梳理则首先有赖于对民间叙事这一话语形态做出合理、恰切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