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十一章 华严宗、禅宗
隋唐是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并立的时期。李唐王朝为抬高自己在门阀士族中的身价,把自己的先祖追溯到李耳(老子),因此奉道教为国教。因佛教势力兴盛,李唐王朝的皇帝大多崇佛,一些上层僧侣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但佛、道两家毕竟是出世的宗教,因此国家政治活动又必须援引儒家经典,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三教之间虽相互攻讦,但大体和平共处。唐初,佛教中影响较大的大致有净土宗、三论宗、律宗、密宗、天台宗和法相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等,其中与中华学术思想传承比较密切的是法相宗(唯识宗)、华严宗、天台宗、禅宗。华严宗与程朱理学、禅宗与陆王心学关系较大,法相宗(唯识宗)由于名相关系极为烦琐,唐初因玄奘之力而盛行,之后迅速衰落,直到清末因杨文会等人的大力倡导而复兴,熊十力则从唯识开始,由佛入儒写出《新唯识论》,为现代新儒家心性学独辟一条路子。这里主要介绍华严宗、禅宗的佛学思想,尤其是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天台宗更偏于宗教,这里略而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