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章 朝堂惊变议弃凉
陇西郡的失陷,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消息以疾风之势传至洛阳。彼时,洛阳城依旧是一派繁华喧嚣,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行人如织。然而,在那巍峨壮丽的皇宫之内,气氛却压抑得令人窒息,一场关乎凉州命运的激烈争辩正在展开。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面色凝重。龙椅之上,汉灵帝刘宏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奈。他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朝堂的寂静,缓缓说道:“凉州叛军势大,陇西郡已失,诸位爱卿,可有退敌良策?”
话音刚落,大将军何进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大声说道:“陛下,叛军猖獗,不可不除。臣愿亲率大军,前往凉州,剿灭叛军,以振我大汉天威!”何进身材魁梧,满脸横肉,身着华丽的朝服,腰间悬挂着一把宝剑,整个人散发着一股霸气。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便有一人站出来反对。此人乃是司徒王允,他面容清瘦,目光犀利,缓缓说道:“大将军不可贸然出兵。如今叛军占据凉州大半,且士气正盛。我军此前派皇甫嵩和张温围剿,皆大败而归,损失惨重。若此时再派大军出征,只怕是凶多吉少。”
何进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瞪着王允说道:“司徒大人,难道就任由叛军在凉州肆意妄为?我堂堂大汉,难道还怕了这些反贼不成?”
王允不慌不忙,拱手说道:“大将军息怒。如今之计,需从长计议。凉州地处偏远,路途遥远,粮草运输极为困难。我军长途跋涉,未战先疲。而叛军以逸待劳,占据地利。此时出兵,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时间,朝堂之上吵得不可开交。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际,一位年轻的官员从队列中走出。此人乃是谏议大夫傅燮之子傅干,他虽年轻,却饱读诗书,心怀天下。傅干面容英俊,眼神坚定,向皇帝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臣以为,凉州乃我大汉西北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万万不可轻易放弃。然此时出兵,确实风险太大。不如先派使者前往叛军营地,晓以利害,尝试劝降。若叛军冥顽不灵,再做打算。”
汉灵帝听了,微微点头,说道:“傅爱卿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只是这叛军首领韩遂、王国,皆是野心勃勃之辈,岂会轻易投降?”
傅干说道:“陛下,臣虽不敢保证劝降一定成功,但此举或许能为我军争取一些时间,重新部署兵力,整顿军备。同时,也可借此机会了解叛军内部情况,以便日后制定更为有效的战略。”
汉灵帝还未说话,何进又站出来反对:“哼,派使者劝降,这不是示弱于叛军吗?我堂堂大汉,怎能向反贼低头!此事万万不可!”
王允也说道:“陛下,臣以为傅干所言有理。如今我军实力受损,确实需要时间休整。派使者前往,也并非示弱,而是缓兵之计。”
朝堂上再次陷入了僵局,汉灵帝左右为难,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尉张温站了出来。张温年事已高,须发皆白,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威严。他向皇帝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时放弃凉州,实在是下下之策。凉州百姓皆为我大汉子民,若弃之不顾,不仅寒了百姓之心,也会让天下人耻笑我大汉无能。然而,贸然出兵,也不可取。臣建议,先在三辅地区集结兵力,加强防守,防止叛军东进。同时,选拔良将,训练士卒,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收复凉州。”
汉灵帝听了,沉思片刻,说道:“太尉所言,甚合朕意。就依此计,先在三辅地区集结兵力,加强防守。至于劝降之事,可派使者前往一试,但不可寄予太大希望。”
众人听了,纷纷领命。朝堂上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但关于凉州的危机,却如同一把沉重的枷锁,依旧压在众人的心头。
散朝之后,何进满脸不悦地走出朝堂。他的亲信袁绍跟在后面,小声说道:“大将军,就这么听他们的,实在是不甘心。”
何进冷哼一声,说道:“哼,这帮胆小鬼,只知道退缩。等我找个机会,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何进的厉害!”
而王允则与傅干并肩走在后面,王允微笑着对傅干说道:“傅贤侄,今日你在朝堂上的表现,可真是让老夫刮目相看啊。”
傅干连忙谦虚道:“王司徒过奖了,晚辈只是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而已。”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出了皇宫。此时,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给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无尽的危机,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