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天下大赦风云变,皇甫挥军战张角
12月29日,洛阳城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天空灰暗得如同一块沉重的铅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一道大赦天下的诏书,却如同一道曙光,划破了这沉闷压抑的气氛。消息传开,整个洛阳城都沸腾了起来,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人们的脸上既有惊讶,也有欣喜,仿佛这场大赦能洗净世间所有的罪恶与苦难。
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董卓蜷缩在角落里,身上的囚服破旧不堪,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他的头发凌乱,满脸胡茬,眼神中透露出绝望与无助,曾经的威风凛凛早已消失殆尽。这些日子,他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与屈辱,对未来感到无比的恐惧和迷茫,每日都在痛苦与煎熬中度过,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
当大赦的诏书传入牢房时,董卓起初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狱卒。直到狱卒再次确认,并打开牢门,他才缓缓站起身来,脚步踉跄地走出牢房。
“我……我自由了?”董卓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疑惑和惊喜。他抬起头,望着天空,刺眼的阳光让他不禁眯起了眼睛,但他却丝毫不在意,仿佛这久违的阳光是世间最珍贵的礼物。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自由的气息,心中五味杂陈,既有重获自由的喜悦,也有对过去失败的懊悔。
而此时,在北方的战场上,皇甫嵩正站在营帐外,凝视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寒风呼啸着吹过,撩起他的战袍,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这山川,看到黄巾军的动向。接到朝廷任命他为北线指挥官的诏书后,他便马不停蹄地赶来,迅速投入到紧张的作战筹备中。
“将军,士兵们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一名副将匆匆走来,单膝跪地,向皇甫嵩报告。
皇甫嵩微微点头,目光从副将身上移开,再次望向远方,说道:“传令下去,明日一早,拔营起寨,向广宗县城进发。”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在向天下宣告他必胜的决心。
副将领命而去,皇甫嵩则转身走进营帐。营帐内,灯火摇曳,他站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仔细地研究着广宗县城的地形和黄巾军的布防情况。地图上,各种标记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这些天来的分析和思考。
“张角,你以为凭借一座广宗县城就能阻挡我吗?”皇甫嵩轻声说道,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他深知张角率领的黄巾军实力不容小觑,但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士兵们的战斗力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汉军的营地便热闹起来。士兵们迅速拆除营帐,收拾行装,将粮草、兵器等物资装载上车。战马嘶鸣,士兵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整个营地充满了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
皇甫嵩身着一袭黑色战甲,外披一件猩红色的披风,披风在寒风中烈烈作响,显得格外醒目。他骑着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在士兵们的簇拥下,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扫视着周围的士兵,仿佛在给他们传递力量和勇气。
“出发!”随着皇甫嵩一声令下,汉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广宗县城进发。士兵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向着目的地蜿蜒而去。一路上,寒风刺骨,但士兵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心中都怀揣着一个信念:彻底平定黄巾军,为国家和百姓带来和平。
而在广宗县城内,张角得知皇甫嵩率领大军前来攻打,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拖着病弱的身体,登上城墙,望着远方尘土飞扬的汉军,心中暗自思忖。
“皇甫嵩此人,智谋过人,作战经验丰富,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张角对身旁的将领们说道。他的声音虚弱,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与不屈。尽管身患重病,但他依然心系黄巾军,时刻关注着战局的变化。
一名将领担忧地说道:“大帅,您身体不适,还是先回营帐休息吧。这里有我们,一定不会让汉军攻破城池的。”他的脸上满是关切之情,看着张角日益憔悴的面容,心中十分不忍。
张角摆了摆手,说道:“此时正是关键时刻,我怎能临阵退缩?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与黄巾军共进退。传令下去,加强城防,多备滚油、巨石,务必坚守城池。”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让周围的将领们深受鼓舞。
汉军很快便抵达了广宗县城下。皇甫嵩望着眼前高大坚固的城墙,以及城墙上严阵以待的黄巾军,心中明白,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列阵!”皇甫嵩大声喊道。汉军迅速列成整齐的战斗队形,弓箭手、长枪兵、盾牌手各就各位,准备随时发起进攻。
城墙上,黄巾军也毫不示弱,他们手持兵器,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城外的汉军。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放箭!”随着皇甫嵩一声令下,汉军的弓箭手们纷纷弯弓搭箭,密密麻麻的箭雨向着城墙上的黄巾军射去。黄巾军士兵们连忙举起盾牌,抵挡箭雨,但仍有不少人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反击!”张角下令道。城墙上的黄巾军弓箭手也开始还击,双方的箭雨在空中交织,形成了一道死亡之网。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皇甫嵩见弓箭战无法取得明显优势,便下令长枪兵和盾牌手向前推进,准备攻城。士兵们顶着黄巾军的箭雨和石块,奋勇向前。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无畏,仿佛忘却了生死。
“冲啊!拿下广宗县城!”汉军的将领挥舞着长刀,大声呼喊着,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士兵们呐喊着,冲向城门和城墙,架起云梯,开始攀爬。
城墙上的黄巾军则用滚油、巨石等武器,拼命地攻击着攀爬云梯的汉军。许多汉军士兵被烫伤、砸伤,惨叫着从云梯上坠落,但后面的士兵毫不犹豫地继续向上攀爬,前赴后继,毫不退缩。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都杀得难解难分。汉军虽然勇猛,但黄巾军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顽强的抵抗意志,始终坚守着城池。一天的战斗结束后,汉军未能攻破广宗县城,士兵们伤亡惨重,士气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皇甫嵩回到营帐,眉头紧锁,思考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他知道,这样强攻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想办法改变战局。
“将军,今日攻城失利,士兵们有些气馁,我们该如何是好?”副将忧心忡忡地问道。他的脸上也布满了疲惫和忧虑,看着士兵们的伤亡,心中十分难过。
皇甫嵩沉思片刻,说道:“黄巾军防守严密,强攻难以奏效。我们先闭营休士,以观其变。同时,派人打探城内黄巾军的情况,寻找他们的弱点。”他的声音沉稳而冷静,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于是,汉军暂时停止了进攻,退回营地。士兵们开始修整装备,治疗伤员,补充粮草。皇甫嵩则每天都会登上高处,观察广宗县城内的动静,等待着最佳的进攻时机。
而在广宗县城内,张角见汉军停止进攻,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但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他一方面加强城防,另一方面也在思考着如何应对汉军的下一轮进攻。
日子一天天过去,汉军的营地看似平静,但实则在暗中积蓄着力量。而广宗县城内的黄巾军,也在紧张地防备着,不敢有丝毫懈怠。双方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个决定胜负的时刻的到来。
在这紧张的对峙中,张角的病情却日益加重。他整日躺在营帐中,脸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但他依然牵挂着战事,时常询问城防情况和汉军的动向。
“大帅,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汉军暂时退去,我们还有时间。”一名将领跪在张角的床前,泪流满面地说道。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恐惧,害怕失去这位带领他们起义的领袖。
张角微微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将领,说道:“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但黄巾军的大业还未完成,你们一定要坚守下去……”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眼神中却透露出无尽的期望。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给黄巾军更多的时间。不久后,张角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他的死讯传来,整个广宗县城的黄巾军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大帅!”士兵们痛哭流涕,他们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张角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他的离去让士兵们感到无比的迷茫和绝望。
而此时,皇甫嵩得知张角病死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他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进攻机会。
“传令下去,全军准备,明日凌晨发起总攻!”皇甫嵩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仿佛胜利已经在向他招手。
夜晚,寒风凛冽,广宗县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黄巾军士兵们沉浸在悲痛之中,对汉军的进攻毫无防备。而汉军则在黑暗的掩护下,悄悄地向城墙逼近。
凌晨时分,鸡鸣声响起,皇甫嵩一声令下,汉军如潮水般冲向广宗县城。他们喊着口号,奋勇杀敌,气势如虹。
城墙上的黄巾军士兵们惊慌失措,仓促应战。但由于失去了张角的指挥,他们的抵抗显得十分混乱和无力。
“冲啊!为了大汉,为了胜利!”汉军士兵们呐喊着,迅速突破了黄巾军的防线,攻入了广宗县城。一时间,城内喊杀声震天,火光冲天,陷入了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