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从主导登月竞赛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最佳引力弹弓方案

佟倩的质疑声回荡在教室里,听起来刺耳又有些失控。

众人一脸怪异的扭头瞧她。

也难怪佟倩如此失态,本来板上钉钉的第三名了,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是成心捣乱吗?

更何况目前的最优方案,才勉强将逃逸太阳系的时间,推演到12年。

陆航这家伙,凭什么就用6年?

听到佟倩的话,台上的陆航只是轻描淡写瞥她一眼,冷硬回道:

“这位同学,我刚才已经展示了完整的动力学方程,速度增量也是严格遵循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计算的。”

“而且每条霍曼轨道的变化,都按照开普勒方程给出了解析解。”

“当然了,假如凭你的水平看不懂的话,我也可以用微积分写一遍。”

“但我认为没必要,在座的评审老师都没发表意见,不明白你为何情绪如此激动呢?”

闻听此言,几位评审老师皆有些不满的瞪了眼佟倩,觉得她越界了。

即使这份6年的设计方案有问题,也该是老师提出来,她一个学生插什么话?

显得自己不够专业似的。

而闺蜜也赶紧拽着佟倩坐下,不想大庭广众之下丢脸了。

后者则有些发愣,紧接着怒火中烧起来。

陆航凭什么敢这样对自己说话?

前天一起泡图书馆的时候,还小心讨好的叫着小甜甜!

现在改叫这位同学了是吧!

不就是偷了你一篇方案吗,这么斤斤计较?抛开一切不谈,你难道就没一点错吗?

佟倩越想越气,巴不得评审老师赶紧揪出陆航的错误来……

在陆航陈述后,原本准备走个过场就收尾的评审组,破例开启了答辩环节。

朱阅是此次挑战杯的评审组长,也是本科生讲师,主攻航天器轨迹优化、空间站任务规划等。

题目便是他出的,因此很清楚这道题对本科生的难度。

能合理的根据题干条件,大差不差的设计出一条12~13年逃逸太阳系的轨道,就算佼佼者了。

若想再进一步,除非对引力弹弓领悟到驾轻就熟的地步,还得有超乎常人的数学水平!

朱阅推了推眼镜,仔细的打量起台上那个从容自信的男生。

反正真金不怕火炼,于是他提了个刁钻的问题:

“陆航同学,我看你这份方案,之所以比其他同学更省时间,是因为对推力方向做了详细规划。”

“这计算量可不小啊?竞赛时间只有半个月,要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变量,你却能百忙之中规划推力方向,没找人帮忙?”

陆航心道自己就三个小时,上哪儿找人帮忙去。

他解释说:“反正挑战杯的宗旨,就是在有限时间和本科水平下,尽可能拿出最优方案嘛。”

朱阅笑起来,“听你这口气,感觉是个时间管理大师嘛。”

其余参赛者一脸黑线。

大家都是15天交卷,要在如此仓促的时间设计好一切,本就是焦头烂额,你小子为何如此优秀?

陆航则淡定回答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给定加速度大小和时间,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就是沿运动方向加速。”

“这道题虽然主要考察引力弹弓,但如果为了省事儿,就固定推力方向,我认为是顾此失彼了,毕竟探测器是不规则的曲线运动。”

“与其说我会管理时间,不如说我没浪费太多时间在引力弹弓上而已。”

几位评审老师听后,对视一眼,皆是赞许的神色。

朱阅对他的回答很满意,继续提问道:

“讲讲你引力助推的动力学方程,是怎么得来的吧?”

于是陆航陈述了计算行星轨道周期与会合周期的过程——

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先排除水星和金星,接着是距离较远的天王星、海王星。

只剩火星、木星、土星符合最佳助推条件。

再筛掉几种排列组合,得出一条从地球轨道出发,一直沿速度方向推到火星;

获得火星的引力助推加速后,继续沿速度方向推到木星;

获得木星的引力助推加速后,烧完剩余燃料,最后沿双曲线逃逸太阳系的轨道……

朱阅抿着嘴,跟身旁的评审讨论了一会儿,好奇道:

“根据方案看,实时优化每个积分时刻的推力方向,变量可太多了。这么短的竞赛时间,你怎么算出来的?”

陆航肯定不能说磕了药后,文思泉涌硬生生算出来的,且前后只花了三个钟头。

那样估计会被749局拉走解剖吧。

他想了想,用一种适应于本科生体质的解题思路答道:

“由于探测器在太空是曲线运动,因此要使加速度一直沿速度方向调整,计算量会很大。”

“但实际上最优推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差距很小,如果用一种折中的方法来进一步逼近最优解,可以节省计算步骤。”

朱阅饶有兴致的问:“那陆航同学是怎么折中的?”

陆航胸有成竹的讲道:

“很简单,在原来一直沿速度方向推进的轨道段中间,插入几段调整轨道段。”

“通过优化调整轨道段的推力方向和飞行时间,来减小计算难度,还能收敛到更优的解。”

“从表面上看,插入调整轨道段的前后,地球→火星、火星→木星的引力助推没有什么变化,时间线也基本重合。”

“但最后会发现,插入调整段的方案比原来节省了28公斤的燃料!”

“正是这部分燃料,使探测器最终离开木星时,可以多维持17天的加速,从而达到更大的逃逸速度,也将总时间控制在了6年内!”

台下的评审们听完,皆是互相点头,赞不绝口,

“这样的话就说得通了。”

“看来本届挑战杯的一等奖毫无悬念了。”

“头回遇到这么才思敏捷、灵活变通的学生啊,很聪明嘛。”

“能把霍曼转移公式、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啃的这么透彻,咱们那时候也做不到吧……”

答辩结束走下台,看着朱阅还有几位评审的态度,陆航心中松了口气,知道今天没白忙活。

再一瞧佟倩那张铁青的脸,他心情更好了。

若不是时间紧任务重,陆航本打算再给这些人一点惊喜的——

往方案中引入遗传算法、来提升全局收敛效率的话,他有信心将逃逸太阳系的时间缩得更短!

此时,台下的评审渐渐安静下来,似乎是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评审组长朱阅走上台,朗声道:

“下面,我宣读一下本届挑战杯的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