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灵明四猴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万物在声声雷鸣下苏醒。
利用亲手打造的石矛武器,孙缘毫无疑问再度问鼎猴王之位,囊获新一批的美猴佳丽。
趾高气昂的带着她们回到洞窟,过上没羞没臊的健康生活。
当阳光重新笼罩葫芦,碧绿葫芦表面再度泛起绿光。
随着陆玄安视线开始清明,他有些错愕的望向这片洞窟。
原本遍布杂草的荒芜洞窟中,此刻焕然一新,杂草被清理,平整的地面上多了许许多多的简陋小木屋。
母猴们蹲在木屋旁,三三两两的啃着水果,看着洞中的小猴子们嬉戏打闹,好不热闹。
在洞窟中央,还燃着一堆篝火,时不时会有小猴将外头捡来的木头丢进篝火之中。
“这…这还是我认识的猴群吗?”陆玄安相当惊讶,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陆!你醒了!太好了!”就在陆玄安诧异之时,孙缘的声音突然响起。
陆玄安调整视线,发现孙缘翘着尾巴,一溜烟的从洞口蹦蹦跳跳跑到了自己身边。
这一年,孙缘变化不少,除了体型变大以外,金灿的毛发上还多了些许银丝,足以看出这一年孙缘的操劳。
他的性格也从原先的稚嫩,变得逐渐沉稳。
孙缘担心陆玄安再度陷入沉睡,这次没讲他一年的心路历程,而是着急道:“陆,我想给孩子种灵明仙台。”
陆玄安从孙缘的眼神中看到一丝渴望,他明白对方的感受,回应道:“可以,去挑选孩儿吧。”
话罢,孙缘满心欢喜,跳下高台,瞅准目标,钻入母猴的木屋中。
一番吵吵闹闹,孙缘抱着小猴,不顾母猴的阻拦,再次回到陆玄安的身边。
小猴安安静静不见吵闹,双手环抱着孙缘的脖子,圆圆的大眼睛牢牢盯着眼前泛光的葫芦。
将小猴从身上拽下,双手托举向前,孙缘道:“陆,这个孩子最聪明,请赐它种子。”
“将它放在葫口,灌入灵液即可。”
孙缘照做,一滴泛着绿光的灵液,滴入小猴子的口中。
灵液入口即化,小猴子咂巴下嘴后,眼神逐渐变得灵动,同时也在孙缘的怀中微微挣扎。
松开小猴,待对方站稳后,孙缘面露期待看向自己的儿子:“乖儿子,叫爹。”
小猴抬起头,看着这熟悉的面孔,奶声奶气,口齿不清道:“爹!”
这一声爹叫得孙缘心花怒放,他一个箭步上前,抱起小猴子就是一顿猛亲,亲得小猴子连连哀嚎。
而陆玄安并没关注俩父子的互动,而是将意识投到了《灵明仙台》这本功法之上。
陆玄安不知这功法是何品级,但想来应该不低。
若说《造化玄功》是造化重生的话,那《灵明仙台》就是逆天改命。
改的不只是他人的命,改的也是陆玄安的命。
《灵明仙台》不止是点化灵智这么简单,同时点化的还有灵根。
也就是说,此时的孙缘不只是一只聪明的猴子,而是一只可以修炼的灵兽猴子,其后代也可享受蒙阴,逐步开启智慧和灵根。
逆天改命,可见一斑。
若加以造化灵液辅助,成仙做祖也无不可能。
想到这儿,陆玄安的目光望向孙缘父子,心中微微一叹。
《灵明仙台》虽能逆天改命,但他人的命也掌握在了陆玄安的手上。
种下种子者,化凡成灵,与妖无缘,而死后则会带着灵魂、修为反哺碧绿葫芦,永世不得轮回。
这也是陆玄安提升品质的唯一方式。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陆玄安不再想太多,而是传音给孙缘道,“小猴儿,我这儿还有三枚种子,你可继续挑选。”
“啊?”孙缘一愣,放下大儿子,语气带着失望道,“只有三枚吗?可否再多些?”
指了指洞窟中的猴群,孙缘继续恳求道:“陆,我家室有点多。”
“儿孙满堂,能耐确实挺大。”陆玄安莞尔,随后解释,“不是不肯,而是不能,五行象征天地平衡,合阴阳和谐,契大道圆满,你已得木土之种,现只余金、水、火三者。”
听到陆玄安的解释,孙缘略感失望,但很快恢复正常:“陆,稍等下,我去去就来。”
说完,再度跳下高台,凭借日常观察,抓了三头小猴再度回到高台。
三头小猴各有不同,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声思索,还有的好奇摸着葫芦身。
如法炮制种下《灵明仙台》的种子,陆玄安还没来得及和孙缘打招呼便再度陷入沉睡。
看着恢复暗淡的碧绿玉葫芦,孙缘对眼前四个儿子道:“从今往后,你们便称葫芦为老祖,可否明白?”
几只小猴面面相觑,全然没听懂这是为何,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如今他们也才一岁,其中的关系缘由还未明了。
“也罢,先为你们取个名字。”孙缘见小猴子们懵懵懂懂,也不恼不急,“你们都随我姓孙,但这名,我得好好想想。”
孙缘学着人族老者,在小猴子面前来回踱步,小猴子们也有模有样的跟随学习,一点就通。
“啊!有了!”过了半晌,孙缘陡然停下脚步,几头小猴子猝不及防下撞做一团,引得小猴们咯咯直笑。
回过身,孙缘这才开口:“不如这样,老大叫孙水引,老二唤孙玉柱,老三名孙青粟,老四喊孙白菘。”
孙缘对自己取名格外满意,这些可都是自己曾经吃过的宝贝啊,现在四个儿子,也是自己的宝贝。
有了名字,小猴子们同样兴奋,围着孙缘爹爹,爹爹喊个不停。
爹爹的开心,就是他们的开心。
随着水引,玉柱,青粟,白菘的名字取好后,孙缘不再管其他孩子,而是将精力全部放在这四个孩子身上。
其他小猴子虽继承孙缘的灵动,但远不如眼前这四个孩子。
现在这四猴已开灵智,将来可是自己的左膀右臂,猴群的中流砥柱,可马虎不得。
接下来的时间里,孙缘将自己所知道的,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
儿子们学得很快,渐渐得从牙牙学语,也能说出很流利的一番话,同时也会模仿孙缘制作工具,搭建属于他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