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八的学校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硝烟里的纸月亮

科技节通知贴在布告栏那天,整个五年级走廊都在震动。林晓晓踩着椅子把告示拍得啪啪响:“航模比赛冠军能去省科技馆过夜!“张明宇的圆框眼镜蒙上雾气,他正用游标卡尺测量窗台上蜗牛壳的螺旋角度。

胡小八的铅笔悬在报名表上方。母亲缝在书包内袋的桂花香囊突然漏了颗干花,细碎的金箔纸般铺在“参赛项目“的空白栏上。他想起上周父亲彻夜未归后,客厅茶几上那座用雪糕棍搭成的斜拉桥模型。

“我们需要爆破专家。“林晓晓把三罐可乐墩在榕树根上,易拉罐表面的水珠滚进青苔缝隙,“张明宇负责火药配比,小八做建筑结构,我当总指挥。“

暮色中的春晖小区飘着糖醋排骨的香气。胡小八盯着可乐罐上扭曲的倒影,突然看见班主任从紫藤花架下走过。她怀里抱着黄铜望远镜的配件箱,月光在镜片上碎成粼粼的银屑。

实验基地选在废弃的生物实验室。布满裂痕的玻璃罐里,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投下鬼魅般的影子。张明宇把硝酸钾粉末倒在蜡纸上,动作轻得像在拆定时炸弹:“按《天工开物》记载的火药比例,威力应该刚好炸开石膏板......“

胡小八的尺子正在裁切桐木片。父亲教过的桥梁承重原理在脑海中浮现,那些雪糕棍搭成的拱形结构忽然活过来,在他指间生长成微型城堡的骨架。林晓晓突然举起喷漆罐,在城堡外墙画了只戴钢盔的兔子。

“你们在做什么?“

教导主任的暴喝惊得林晓晓手一抖,红色漆雾喷上窗台的鸢尾花标本。胡小八的桐木城堡应声倒地,张明宇猛地合上化学笔记,封面的《军地两用人才手册》赫然入目。

“爆破作业许可证呢?“主任的皮鞋碾过满地木屑,“还有危化品保管记录?“他的手指捏起硝酸钾纸包,福尔马林液体在罐中泛起不安的涟漪。

晨雾未散时,胡小八已经站在教师办公楼前。露水浸透的检查报告攥在手心,父亲用红笔圈出的安全规范条例像道道伤口。他听见头顶传来金属摩擦声,抬头看见班主任正在天台调试望远镜,晨光为她镀上毛玻璃般的轮廓。

“军用沙盘的比例尺是1:500。“她的声音混着鸽哨落下,“你父亲设计的抗震结构,用在模型城堡上或许合适。“

生物课代表来送作业时,发现实验室门把手上挂着袋桂花糕。林晓晓咬开绵软的米糕,甜蜜的馅料里裹着张字条:“校史馆有1978年科技节资料——陈“。

校史馆的霉味里混着若有若无的火药香。泛黄的《红星校刊》里,少女时代的班主任站在迫击炮模型旁,马尾辫系着褪色的红绸带。张明宇的指尖抚过图纸边缘的弹道计算公式:“原来她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科普宣传队......“

胡小八的视线黏在1978年的冠军作品照片上。那是个用炮弹壳焊接的日晷,晷针是折断的刺刀,晷面刻满等高线地图。他突然抓起桐木片冲出馆门,惊起梁间栖息的雨燕。

决赛前夜,月光把操场浇成银亮的湖泊。三个影子蹲在司令台后,面前矗立着半人高的奇异装置:桐木搭建的城堡融合斜拉桥结构,炮塔是用父亲设计的抗震模块加固的,护城河里漂着林晓晓折的九百只纸船。

“点火!“

张明宇的声音带着颤音。引线嘶嘶作响时,胡小八想起班主任擦拭望远镜的模样,想起母亲往桂花蜜里拌入的枇杷膏,想起父亲深夜抚摸建筑模型时的叹息。火光窜起的瞬间,九百只纸船同时扬起白帆,桐木城堡在爆破声中优雅地解体,化作漫天纷飞的图纸——每张都印着军事要塞改造为学校的蓝图。

掌声从梧桐树影里传来。班主任扶着黄铜望远镜的三脚架,教导主任的皮鞋上沾满露水。月光照亮她眼角的细纹,也照亮她手中那个装着子弹壳的铁盒,盒盖上新添了枚小小的桐木五角星。

“市科技馆的穹顶能看见猎户座大星云。“她的钢笔尖在报名表上勾出红星,“记得带上望远镜。“

散场的路灯下拉出三道长长的影子。林晓晓把喷漆罐抛向空中,张明宇在计算火药残留量,胡小八的口袋里躺着父亲塞来的纸条:“市图书馆穹顶施工图已获批“。春晖小区的桂花开了第二茬,香气浸透了少年们沾着火药味的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