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在对“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和“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之间的差异作了深入的考察之后,现在我们有条件来说明提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理论意义了。
首先,“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提出将使我们比较彻底地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框架,在哲学研究上真正地向前迈进。近年来,关于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改革有过多次讨论,也发表过不少论著,在许多重要问题,如本体论、真理与价值关系、认识与评价关系、异化与人道主义等问题上都获得了新的见解。尽管如此,我们对马克思哲学体系的认识从根本上还未突破“推广论”的框架。而“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引入,将帮助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对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哲学的关系获得新的理解。
其次,“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提出将使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所实现的划时代的变革获得新的理解。在“推广论”的视野里,马克思哲学的基础部分仍然是一般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它的基础部分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应用性成果。这样一来,马克思的划时代的哲学创造的意义被埋没了,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本质差异被磨平了。因为我们仍然站在传统哲学的基地上,不加批判地使用着传统哲学留下来的概念,如世界、自然、物质、思维、存在、主体、客体、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等。即使我们把辩证唯物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理解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的创造,但由于我们总是撇开物质的具体形态(如商品)的社会历史特征(如拜物教),抽象地谈论世界的物质性,所以,我们仍然是在传统哲学的旧框架内理解马克思哲学。“基础和核心论”虽然对于“推广论”来说是一个进步,但由于其未摆脱“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影响,也未对上面提到的这些基本概念进行系统的、新的反思,所以归根到底仍然低估了马克思哲学的划时代的意义。从“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出发,我们将会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为一切哲学研究澄明了前提,而且为我们理解以往的乃至当代的全部哲学学说提供了钥匙。一言以蔽之,历史唯物主义乃是哲学领域里的一场根本性的革命,它从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最后,“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提出将为我们展示出一个崭新的哲学研究的问题域。在先行地澄明历史性的前提下,我们将重新反思一切传统的、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哲学问题,如世界观、自然观、物质观、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范畴论、哲学基本问题,等等。随着这些反思的不断深入,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的理论形象将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1] 俞吾金,1948年生,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2] 参阅拙文《关于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的思考》,《学术月刊》1994年第7期。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8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
[5] [俄]普列汉诺夫:《论一元历史观之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198页。
[6]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311页。
[7] 《列宁选集》第2卷,第12页。
[8] 《列宁选集》第2卷,第248页。
[9] 《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
[10] 《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
[11]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5—116页。
[12] [苏联]布哈林:《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0页。
[13] 《列宁选集》第2卷,第50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页。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0—31页。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2页。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31页。
[18] 《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10页。
[19] [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伦敦,1970年版,第134页。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2—53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5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3页。
[24] 《资本论》第1卷,第24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