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民间故事[1]是民间文艺学中的一种常见文类。故事学是民间文艺学领域术语体系较为完整、研究范式鲜明的分支学科。中国故事学人百余年来书写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钟敬文对西方故事类型研究成果的引进及实践;刘魁立的民间故事形态结构研究、西方民间故事学理论的译介;刘守华的比较故事学与中国民间故事史;祁连休的机智人物故事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等等。中国民间故事学人从事民间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献记述的悠久、厚重;当代民间故事记录文本的丰厚与多样;鲜活的民间故事讲述传统及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根基。但我们的民间故事研究取得的成绩似乎难以与令人艳羡的资源优势相匹配。近七十年的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民俗学史上是否有一批影响深远的学术硕果,在国际民间文艺学史上是否有中国范式/学派?我们的重要学术成果是否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这些问题我们未必有肯定的答案。学术史的目的在于总结学术业绩及不足以便再出发。故本书对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历程进行专题式的反思,尝试从个案入手,围绕故事学术语体系建设、西方故事学理论的译介与实践、比较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故事学家访谈等视角考察近七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轨辙,总结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实绩,为当下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走出模式化泥潭、拓展新空间、建设本土话语体系提供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