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历史观研究(英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世界知名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也是英国20世纪上半叶伟大的意识流作家,还是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先驱。从伍尔夫的第一部小说《远航》出版至今,国外学者就一直关注伍尔夫及其作品,并且出版了近百部著作,发表了近万篇学术论文。早在1929年,赵景深在《二十年来的英国小说》中就将伍尔夫简要地介绍给了中国读者。1932年,叶公超翻译的《墙上一点痕迹》刊登在《新月》杂志上。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也深受伍尔夫的影响。徐志摩、林徽因、李健吾等均尝试在文学创作中应用意识流写作技巧。伍尔夫多次致信凌淑华,鼓励她用英语撰写《古韵》,并给出具体指导意见。但从抗战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伍尔夫研究经历了为期30年的停滞。此后,中国的伍尔夫研究再度成为英国文学研究的热点,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朱海峰自2011年9月随我攻读博士学位之初就将伍尔夫小说作为自己的研究重心。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品学兼优。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他获国家留学基金委“2013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资助,就读于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英文系,师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知名专家安娜·斯奈斯(Anna Snatih)教授。在英期间,海峰阅读了大量文本和研究文献,搜集到了大量有关伍尔夫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撰写完博士论文初稿。2015年5月,他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海峰在读期间,在《外语教学》《东北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山东大学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山东大学光华奖学金等,主持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一项,并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作为导师,我对海峰在学术追求上所付出的努力非常赞赏,对他在学术道路上所取得的成果深感欣慰。

海峰的学术专著《弗吉尼亚·伍尔夫历史观研究》是他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专著系统研究伍尔夫的日记、自传、书信、演讲稿、文学评论和有关伍尔夫的传记、笔记、档案资料和手稿等历史文献,重新梳理伍尔夫在现实世界中所经历的家庭历史、社会历史和大英帝国历史。同时,本专著采用格林布拉特、海登·怀特和蒙特罗斯等人的新历史主义观点,将伍尔夫的现代主义小说置于历史和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审视伍尔夫对父母、兄弟姊妹的家庭历史,女权运动、同性恋、阶级冲突等社会历史以及殖民地独立、两次世界大战等大英帝国历史所进行的历史撰述,从而挖掘伍尔夫的历史观、历史撰述观、历史撰述的策略以及政治目的,最终展示伍尔夫广阔的创作视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识,并探讨伍尔夫针对后来兴起的新历史主义思潮的超前性。

本专著选题新颖,立论鲜明,研究方法适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海峰通过搜集与整理相关档案文献与细读文本,挖掘伍尔夫在伦敦国王学院女子系就读、参与妇女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经历,填补以往伍尔夫传记中存在的遗漏,并探究伍尔夫的这些经历对其教育观、女权主义思想和阶级观的影响。此外,该著作将伍尔夫在现实世界中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经历和参与社会运动的历史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系统分析伍尔夫意识形态形成的时代背景,探讨其如何在文本中书写意识形态的策略以及她的意识形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这为伍尔夫的传记书写、文本研究和创作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的参考。

中国的伍尔夫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论文发表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是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加强。朱海峰的这部学术专著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建树。我相信本书的问世对增进读者对伍尔夫传记研究和文本解读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本书即将付梓之前,应学生请求,我欣然为之作序,希望他以此专著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佳作迭出。期待海峰在学术之路上越走越远,为我国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不断作出开拓性的贡献。

申富英

2016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