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越南概况
一 越南现在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古称交趾、安南、大瞿越、大越、大虞等。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濒临南海。地形狭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3/4。平原只占越南总面积的1/4,主要分布在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及两大三角洲之间的沿海地区。
二 越南民族历史悠久,其国家的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时空
早在旧石器时代,红河流域就生息着原始人类。公元前4世纪,越南民族的先祖,生活在红河流域的中下游,并且逐步形成称为“瓯雒”的部落联盟,是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百越”的一支——雒越人。交趾,中国古代地名,其名在“战国”“南越”时代已有。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象郡在今越南北部。公元前207年建立的“南越国”,是中国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存在一个世纪,设置交趾郡、九真郡。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区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位于今越南河内。公元43—678年,东汉、东吴、两晋、南朝先后设置刺史,隋朝置总管。公元679年,唐朝设安南都护府,“安南”的名称由此而来。自秦朝至宋朝,象郡、交趾、交州、日南、九真、安南,均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直接管辖之下,属于中国的郡县,称为“郡县时代”,长达1182年。
公元10世纪的前70年间,交趾出现了12个地方割据政权,史称“十二使君之乱”。公元968—980年,交趾丁部领,平息十二使君之乱,建立丁朝,取国号为“大瞿越”,建立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越南历史的新时期。公元980年,黎桓称帝,建立黎朝。公元1010年,李公蕴登基,建立李朝。公元1225年,陈煚登基,建立陈朝。公元1400年,胡季犛称帝,建立胡朝,国号大虞。公元1407—1428年,是短暂的“明属时期”。公元1428年,黎利“蓝山起义”后,登基称帝,建立后黎朝,改国号为“大越”。(公元1527年,莫登庸自立,建立莫氏政权。)公元1533—1788年,后黎朝,处于南阮北郑纷争时期。公元1778年,阮惠称帝,建立西山王朝。公元1802年,阮福映称帝,建立阮朝。公元1803年,清朝政府(嘉庆八年)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阮朝正式以“越南”为新国号,这也是越南名称的由来。
公元10世纪以来,从宋太祖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开始,直至阮朝为止,900多年间,越南与中国一直保持藩属关系。公元1885年《中法条约》后,中国清朝放弃宗主国地位,中越两国藩属关系宣告终止。
越南自主独立建国之前,交趾地区虽然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但只是中国封建王朝直接管辖之下的郡县,故称之为“郡县时代”。越南自主独立建国后的封建社会时期,是以越南丁朝脱离中国正式建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为起始,历经丁朝、黎朝、李朝、陈朝、胡朝、后黎朝、西山朝和阮朝,共八代正统主脉封建王朝。阮朝是越南最后的封建王朝。19世纪后期,越南(阮朝)沦为法国殖民地,进入“殖民地、半封建时期”,至此,越南正式建国后的封建时期约为1000年。中国方面,“学术界一般将968年丁部领建‘大瞿越国’作为越南建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的开始”[1]。史学者郭振铎、张笑梅认为“直至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并在975年(宋太祖开宝八年)被宋封为交趾郡王,越南才完全成为相对独立的封建国家……”[2]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国志》编辑委员会,徐绍丽、利国、张训常编著《列国志·越南》,第二章第四节“越南封建社会”将丁朝(968—980)列为“越南封建社会”之始;将阮朝(1802—1945)作为越南封建社会之末代王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3年10月07日)【越南国家概况】介绍:“公元968年成为独立的封建国家……”人民网(2014年6月26日)载:(越南)“公元968年成为独立的封建国家。”徐善福、林明华编著《越南华侨史》认为“越南‘北属时期’的终结,封建国家独立之肇始,当为968年”。越南方面,许多史学家认为,968年,丁朝建立大瞿越国,是为越南独立自主封建国家立国之始。“越南的正史《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等古籍,均把丁氏列为‘丁纪’‘丁世家’视为越南正统王朝之始,独立的正统国家的肇端。正如黎嵩在《越鉴通考总论》中所说:‘自丁先皇以后,著为正统,以明君臣之分,我越正统之君,实自此始。’”[3]
三 越南和中国是地理位置毗邻的国家
从地理位置来看,越南北部与中国广西、云南陆地接壤。越南中、南部与中国隔海相邻。中越两国,自古以来双方民人迁移不断,在地理、历史、种族等方面,都有非同寻常的紧密关系,彼此之间,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血脉相亲,族源相同,文化相融,习俗相近。越南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以及上层建筑等方面,都受到中华文化广泛而久远的影响,成为濡染中华文化最深的周边国家之一。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缘、血缘、文缘、族缘等历史因素的关联,导致越南成为历史上华侨华人主要的移居地之一。
四 越南全国划分为59个省和5个直辖市
即:河西、海阳、兴安、河南、南定、太平、宁平、河江、高平、老街、北件、谅山、宣光、安沛、太原、富寿、永富、北江、北宁、广宁、莱州、山罗、和平、清化、义安、河静、广平、广治、承天顺化、广南、广义、平定、富安、庆和、宁顺、平顺、昆嵩、嘉莱、多乐、林同、平福、西宁、平阳、同奈、巴地头顿、隆安、同塔、安江、前江、永隆、槟椥、坚江、芹苴、茶荣、朔庄、薄辽、金瓯、多侬、奠边省和5个直辖市:河内、胡志明(西贡)市、海防、岘港及芹苴市。
五 越南的民族和人口
按各民族人口数量为序,排列如下:越族(京族)、岱依族、泰族、华族、高棉族、芒族、侬族、赫蒙(苗)族、瑶族、嘉莱族、艾族、埃德族、巴那族、山泽族、色当族、戈豪族、占族、赫耶族、山由族、拉格莱族、莫侬族、斯丁族、布鲁—云乔族、土族、热依族、戈都族、耶特阳族、麻族、克姆族、的戈(哥)族、达渥族、遮罗族、抗族、欣门族、哈尼族、朱儒族、寮(佬)族、拉基族、拉哈族、夫(普)拉族、拉祜族、卢族、倮倮族、哲族、莽族、巴天族、仡佬族、贡族、布依族、西拉族、布标族、布娄族、俄都族、勒曼族。1998年越南人口有7800万,主体民族越族有6600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7.5%,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平原和沿海地区;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12.5%,主要居住在北部和西部靠近越中、越老、越柬边境的高原山区和河谷盆地。民族分布特点是:在北方,多为交错杂居,有的山区一个乡就有六七个民族;在南方,多形成单一的小块民族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