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知堂老人五十自寿(二律)
一
何分袍子与袈裟,天下原来是一家。
不管乘轩缘好鹤,休因惹草却惊蛇。
扪心得失勤拈豆,入市婆娑懒绩麻。
园地仍归君自己,可能亲掇雨前茶。
二
厂甸摊头卖饼家,肯将儒服换袈裟。
赏音莫泥骊黄鸟,佐斗宁参内外蛇。
如祝南山寿维石,谁歌北虏乱如麻。
春秋自有太平世,且咬馍馍且品茶。
赏析:
这两首诗写于1934年4月,录自《蔡元培全集》第七卷。知堂老人,即周作人(1885—1967),知堂为其笔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作家,时任北京大学教授。1934年4月13日,周作人五十岁生日,曾作《五十自寿打油诗二首》。在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半月刊发表后,蔡元培、胡适、沈尹默、刘半农、钱玄同、俞平伯等纷纷写了和诗,曾经引起不小的轰动。
第一首根据周作人原韵原意奉和。
首、颔二联,袈裟,梵语,僧人的法衣。乘轩缘好鹤,由“鹤轩”一典化出,《左转·闵公二年》:“狄仁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皆由禄位,余焉能战!”注:“轩,大夫车。”后指倖得禄位。惹草却惊蛇,由成语“打草惊蛇”化出。诗句意谓,何必分清袍子和袈裟,天下僧俗原来是一家。不要去管卫懿公缘于好鹤而鹤能乘轩,也休要因为惹草而惊动了蛇。
颈、尾二联,拈豆,似应作“掂掇(diān duō)”,以手估量轻重。《景德传灯录》十二《义玄禅师》:“我遮镢,天下人掂掇不起,还有人掂得起么?”婆娑,盘旋,徘徊。绩麻,缉麻,即搓麻线。《诗·陈风·东方之枌》:“不绩其麻,市也婆娑。”园地,周作人著有散文《自己的园地》。掇(duō)拾取、摘取。诗句意谓,扪心自问有何得失不妨勤于掂量,入市徘徊是因为懒于绩麻。需知园地仍归你自己,要亲手去摘谷雨以前的茶叶。
第二首扔按原韵原意奉和。
首、颔二联,厂甸,地名,在北京正阳门外,亦称“琉璃厂”。以售古玩、字画、书帖为主,乃文人聚集之地。骊,黑色的马。参,验。内外蛇,语出《左传·庄公十四年》:“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诗句意谓,在厂甸摊头卖饼人家,岂肯将儒生之服去换袈裟。欣赏音乐不要拘泥于黑马嘶叫与黄莺鸣啭,宁可去检验内蛇与外蛇之争。
颈、尾二联,维系,连结。石,石刻、碑碣。《吕氏春秋·求人》:“功绩铭乎金石。”北虏,来自北方的狄人,虏为对敌人的蔑称。春秋,岁月、光阴。诗句意谓,比如祝愿寿比南山则维系于碑刻,谁会去歌咏北方强敌入侵纷乱如麻,人间岁月自有太平之世,我们不妨且咬馒头且喝茶。
这两首七言律诗为和知堂老人五十自寿而作,既依原韵奉和,又卓具特色。因其采用打油诗的体式,多用口语入诗,所以能雅俗共赏。作者善于化用成语典故,如“乘轩缘好鹤”“惹草却惊蛇”“宁参内外蛇”“南山寿维石”等语,既深入浅出,收到言少意多的功效;又较为通俗,切合打油诗的体式需要,从中可见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