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美国大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7章 石油热潮

奥尔班自从离开波士顿之后,这段时间换了很多工作,可工厂主对工人的压榨没有因为行业的改变有变化。

费城、辛辛那提、纽约,无论去到哪一个城市,对工人的剥削都无处不在,不仅要承受14小时的工作时长,还要接受不符合价值的劳动报酬。

累了,渴了,干不动了,工厂主会毫不留情的把你辞退,然后马上从外面招进一名新人。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工厂主指着外面,街道上是大量涌入美国的爱尔兰移民,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每天游荡在工厂外面,就等着哪个工人不开眼,得罪了老板,被无情的开除。

然后他们就会一拥而上,抢夺这个好不容易空出来的岗位,并无情的嘲笑对方不懂得珍惜工作机会。

这让他怀念当初在纺织工厂上班的日子。

因为是“高技术”行业,他们的薪水比外面的矿工、码头搬运、炼铁等工人好一些,加上妇女、儿童多,工厂主偶尔还会故作绅士风度,采取柔和的管理手段。

“不!那还是压迫。”奥尔班瞬间掐灭心中可笑的想法,匆忙取下厚重的手套,盯着面前逐渐熄灭的炉火。

等火焰熄灭的那一刻,他毫不犹豫的转头就走,绝不在工厂多待一秒钟,多为工厂创造多1美分的价值。

奥尔班从炼铁工厂走出来,来到街道上,耳边全是陌生而熟悉的的爱尔兰口音,就是这些人拉低了工人的权益,让周薪迟迟得不到提高,反而还有下降的趋势。

“爱尔兰的饥荒又加深了。”他看着街道上比之前更多的爱尔兰人,无奈的叹口气。

他最开始对这群人充满仇恨,恨不得这群“工贼”全部饿死,那些还没来美国或正在来美国的爱尔兰人,最好全部死在棺材船上。

可当他听到一位爱尔兰移民因偷面包,蜷在地上咳血时哭诉,英格兰对大饥荒不仅不施以援手,还继续强迫每年仍向其出口30万吨谷物和大量牲畜。

以及最近英国财政部长发表的言论——爱尔兰的饥荒是上帝对懒惰民族的惩罚,市场规律不可违背。

奥尔班的内心又升起同情,希望他们能在美国过上美好的生活。

但每天走出工厂,就有无数双眼睛看着他们,似乎在说,你们快失业吧,我们需要工作,他的同情心又会消失。

“安德鲁先生,如果你在这里,该怎么解决问题?”奥尔班默默的想道。

回到充满浑浊空气的小屋前,奥尔班照例在报刊亭上买了一份1美分的《纽约太阳报》。

像这种标题耸动,充满煽情主义与猎奇新闻的廉价报纸,是奥尔班一天中为数不多的放松时刻。

《利马镇发现人类历史上最大油田!》

标题符合太阳报的一贯的夸张风格,奥尔班笑了笑,拿起报纸快速浏览起来。

他知道这段时间多家报纸都刊登了《啊!石油!》这部小说,里面精彩而充满反转的情节让他读的欲罢不能。

主角低贱的出身,勤劳质朴的性格,坚韧不拔的品质都引起了他的共鸣,有几次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油田上奋斗,打出了油井。

并打败了资本家抢夺油田的计划,赚取了无数绿油油的美金,开了一家属于工人的工厂,实现了安德鲁先生的梦想。

“梦想什么时候照进现实。”

奥尔班看完了报纸,躺在床上,盯着窗外的天空,慢慢的,他的思绪飘到了天空,透过厚厚的云层,看着脚下的大地。

突然,山川河流变了颜色,被一层漆黑的物质覆盖,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他定睛一看,居然是无数的石油从大地蓬勃而出,覆盖了广袤的美国,工人们在黑色的海洋中咬着面包,吃着牛排,喝着啤酒,尽情的唱歌跳舞。

咚咚咚!

一阵声音传来,奥尔班猛的睁开眼,才发现自己刚刚睡着了。

“居然做了个梦!”奥尔班翻身起床,来到房门。

吱呀一声!

门被打开,奥森出现在面前,大声说道:“走,去利马镇!”

“小点声,我听的见。”奥尔班捂着耳朵,自从对方在罢工那晚头上挨了几棍子,耳背的毛病就落下了,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发,好像高音喇叭一样。

还在奥森有一把力气,不然只能回乡下找块地,过上农夫的日子。

“去利马镇!”奥森神情激动,声音丝毫未减。

奥尔班拿起太阳报,好笑的问道:“这种报纸说的话都能信?”

他记得在1835年,太阳报连续6天刊登“独家新闻”,声称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爵士在南非用“超级望远镜“发现了月球上的奇幻世界。

长着蝙蝠翅膀的人形生物,蓝色的独角兽,水晶金字塔和瀑布,红宝石组成的火山,一切都描绘的有鼻子有眼,好像真的登上了月球。

甚至伪造了《爱丁堡科学期刊》的引用。

在被揭穿骗局后,太阳报拒绝认错,因为它们的销量暴涨。

而现在的这篇《利马镇发现人类历史上最大油田!》,奥尔班认为是引发大众热议的《啊!石油!》快要完结,报纸的销量会回到原来,太阳报故技重施,打造一场新的月球骗局。

奥森轻轻一笑,拿起另一封报纸,信心满满的说道:“不是骗局。”

奥尔班一看《纽约论坛报》上刊登的较为含蓄的标题,明白利马镇是真的发现了油田。

“召集以前的朋友,一起去打石油!”奥尔班急切的反身,抽出抽出床底下的麻布口袋,一股脑的把衣服塞进去。

“现在就去?”奥森指着外面漆黑的夜。

“对!现在就去,这是上帝的旨意。”

奥尔班敢肯定,刚才的的梦是上帝的启示,他要像梦里一样,打出石油,赚取美金,开一家属于工人的工厂,让邪恶的工厂主、资本家知道,给工人优厚的待遇,一样能赚取数不尽的财富。

这一夜,无数看过《啊!石油!》这部小说的工人,商人、律师、医生、教授,甚至报社的记者和编辑,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纷纷前往克利夫兰,去寻找黑色的黄金。

而在这股大的浪潮之中,有一个消息正在西海岸广泛传播,并在几个月后,迅速席卷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