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我成了六边形学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寒假的理疗室晨光

寒假第一天的阳光刚爬上银杏树梢,307室的木门就被叩响了。江临放下手中的《针灸大成》,看见李雪站在门口,羽绒服上沾着未化的雪,怀里抱着个牛皮纸袋,护腕上还别着上次比赛时用过的穴位贴。洛小川的键盘声从里间传来,他正对着手机直播调试补光灯,镜头扫过诊疗床上的艾草包时,弹幕立刻跳出几条“护具什么时候上架”的留言。

“比预约时间早了二十分钟。”江临笑着拉开椅子,注意到李雪的目光正落在他掌心的茧纹上——那里因为长期握针,泛着淡淡的粉色。她慌忙移开视线,从纸袋里掏出叠图纸:“临大跆拳道队想订三十套护具,教练让我问问能不能在护腕里加个测温模块。”

沈明轩从实验室探出头,眼镜片上蒙着水汽:“测温模块我们试过,锂电池在低温下续航缩水 40%。”他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图纸上用红笔圈出的合谷穴,“其实护具的关键在穴位定位,我们昨晚用红外热成像扫了二十个运动员,发现按准太渊穴后,腕部血液循环能提升 33%。”

“但艾草包得手工装填。”江临接过图纸,指尖在足三里穴位图上轻轻点了点,“机器压制的艾绒密度不均,热力传导会有偏差。”他忽然想起陈院长寄来的信,末尾用红笔写着“武医护具,首重药性”,于是从抽屉里取出个青瓷罐,“这是孤儿院晒的蕲艾,你闻闻,比市面上的多股清苦。”

李雪凑近时,颈间的星芒项链晃了晃,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蓝光。江临的银戒突然微微发烫,想起许星遥说过,这串项链的材质与启明计划初代实验体的标识有关联。但此刻他只是将艾绒装进棉布袋,封口时特意留了两指宽的透气边:“训练前半小时戴上,艾草的热气能顺着胃经往下走,缓解髂腰肌的紧张。”

临近中午,许星遥抱着笔记本电脑推门进来,发梢沾着银杏叶。她径直走向沈明轩的工作台,屏幕上跳动着脑电监测数据:“你们注意到没有?所有使用过穴位护具的运动员,运动后前额叶的α波频段会有轻微波动。”她调出频谱图,蓝色波纹在某个节点与人体自然生物电信号轻轻交叠,“就像针灸时的得气感,可能和经络共振有关。”

洛小川凑过去瞅了眼:“瑶姐你这是职业病吧?看什么都像卫星信号。”许星遥没接话,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切换成护具的压力传感器数据:“江临,你给李雪设计的护膝内侧弧度,和陈院长笔记里的‘武当七星步护具’参数重合度 92%。”她忽然抬头,目光扫过江临的银戒,“当年他们在武当山做实验时,是不是试过将穴位压力转化为人体自身的生物电调节?”

工作室的气氛突然静了静。江临想起在孤儿院老座钟里找到的图纸,那些用针灸口诀标注的电路纹路,本质上是陈院长将中医“经气”概念转化为神经突触的传导模型。他接过许星遥递来的数据线,将护具模型与电脑相连:“陈院长说过,护具的针脚走向要顺着经络循行,就像给气血铺条路。”他顿了顿,声音轻下来,“芯片的共振不是外来信号,更像是身体对穴位刺激的自然反应。”

许星遥的手指在项链上轻轻摩挲,那里有个极小的条形码纹身,与江临芯片说明书上的编号一致:“沈明轩破解的资料里提到,初代实验体的生物电信号会与环境产生微弱共振,就像针灸时患者会有的酸麻胀感。”她忽然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照片——七岁的江临抱着小虎,身后的红屋顶上,许星遥的父亲正举着平板电脑记录,“我爸当年的笔记写着,‘启明三号’卫星的频段,其实是模拟人体经络的电磁频率。”

敲门声打断了对话。穿蓝布衫的社区诊所王大夫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竹编药箱:“听说你们治好了散打队的伤?我那儿有几个老人膝关节积液,能不能去瞧瞧?”江临忙起身让座,注意到老人鞋底沾着的雪水在瓷砖上画出不规则的形状,像极了足三里穴的位置图。

“先伸舌头看看。”他取出压舌板,灯光下王大夫的舌苔白腻,边缘有齿痕,“脾肾阳虚型的寒症,得用附子饼灸。”沈明轩刚要递上红外热像仪,江临却摆摆手,从帆布包取出陈院长送的银针,“老辈人传下来的‘烧山火’手法,靠指下的震颤感知经气,比机器更准。”

许星遥默默退到角落,看着江临三指搭脉时闭目凝神的模样。她终于明白,江临掌心的茧纹不是芯片的外露接口,而是千万次施针后,人体与芯片融合的自然印记——就像老中医长期握针,指腹会留下的茧子,本质上是经络敏感度的具象化。沈明轩在电脑上建模的数据流,不过是将这种“得气感”转化为可见的图谱,而非探测到外来的科技信号。

下午三点,健身工作室的经理带着合同找上门时,洛小川正举着手机直播艾草包的制作过程。镜头扫过江临在铁锅里翻炒艾叶的背影,弹幕突然炸了:“主播!那个穿白大褂的小哥哥是不是会点穴?”“求护具链接!”李雪靠在门边偷笑,腕上的穴位贴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像片固执的银杏叶。

“合作可以,但得先培训教练认穴位。”江临擦了擦手,合同上“科技养生”的字样让他想起陈院长的叮嘱,“上周有个健身教练按错了环跳穴,结果学员腰扭伤了。”他从书架上抽出本《穴位解剖图谱》,翻到足三里穴那页,“这儿下面五厘米是腓总神经,按偏了会麻半个月。”

许星遥趁机将沈明轩拉到实验室,关上门时从口袋里掏出个金属 U盘:“启明计划的初代实验体资料,我在医院档案库找到的。”屏幕上跳出模糊的影像,穿白大褂的陈院长正在给个小男孩检查掌心的茧纹,“19号实验体之后,还有 20号、21号……”她的声音突然低下去,“但只有江临的芯片完全融入了经络系统,其他人的‘共振’其实是排异反应。”

暮色漫进工作室时,李雪已经带着首批护具样品离开。江临坐在诊疗椅上,看着林小羽细心地将艾草包按大小分类,沈明轩在调试新到的脉诊仪——那是台老式木壳仪器,陈院长年轻时用过的型号。许星遥站在窗边,星芒项链与远处的街灯交相辉映,忽然开口:“卫星下周进入近地点,或许我们该从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去理解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