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诗心:与李白同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政治风波

夏日的长安,骄阳似火,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这座繁华的都城,将大地烤得滚烫。街头巷尾弥漫着一股闷热的气息,连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焦灼的味道。街边的柳树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枝条,叶片上蒙着一层厚厚的尘土,偶尔有一丝微风吹过,也带来不了丝毫凉意,反倒卷起一阵热浪。

长安城中,权贵们的府邸依旧奢华热闹,而普通百姓的生活却愈发艰难。街头随处可见面黄肌瘦的流民,他们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为了一口吃食四处奔波。与此同时,朝堂之上,李林甫的势力愈发庞大,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朝堂上下乌烟瘴气,真正心系国家的忠臣良将难以施展抱负。就在这样的局势下,唐玄宗突然下旨,召见李白入翰林院。

这日清晨,李白早早起床,在庭院中来回踱步,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他身着一袭崭新的青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玉色丝绦,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李教授站在一旁,看着李白,心中既为他高兴,又隐隐有些担忧。“李公子,今日进宫,可要多加小心。朝堂之上,局势复杂,说话行事务必谨慎。”李教授轻声叮嘱道。

李白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笑着拍了拍李教授的肩膀,说道:“李兄,你不必担心。我李白一心报国,凭借自己的才华与一腔热血,定能在朝堂上施展抱负,为国家和百姓做一番大事。”说着,李白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用过早餐后,李白和李教授一同前往皇宫。长安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贵族们乘坐着华丽的马车,在侍卫的簇拥下招摇过市;而百姓们则挑着担子,艰难地在人群中穿行。李白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若能得到唐玄宗的重用,一定要改变这贫富悬殊的局面,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来到皇宫门前,李白抬头望去,只见高大的宫门巍峨耸立,朱红色的大门上镶嵌着一排排金色的门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门前的石狮子张牙舞爪,仿佛在守护着这座神圣的宫殿。守卫皇宫的士兵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神情严肃,让人望而生畏。

李白和李教授向守卫出示了通行令牌,在侍卫的引领下,走进了皇宫。皇宫内,宫殿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汉白玉的台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庭院中,奇花异草竞相绽放,散发着阵阵芬芳。李白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皇宫的美景,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然而,李教授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他看着周围的一切,心中暗自思量,这看似辉煌的皇宫,实则暗藏危机。李林甫及其党羽在朝中势力庞大,李白此番进宫,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嫉恨,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两人来到翰林院,这里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翰林院的建筑古朴典雅,庭院中种满了翠竹,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文人的情怀。李白和李教授刚走进翰林院,便受到了众人的热烈欢迎。翰林院的学士们纷纷围拢过来,向李白表示祝贺。

“太白兄,恭喜你得蒙圣上召见,日后定能在朝堂上大展宏图。”一位学士笑着说道。

李白拱手致谢,说道:“承蒙各位抬爱,我李白定当不负圣恩,为朝廷效力。”

就在众人交谈之际,一位宦官匆匆走来,说道:“李公子,圣上宣你即刻觐见。”李白听后,整理了一下衣冠,跟随宦官前往大殿。李教授则留在翰林院,心中忐忑不安,默默为李白祈祷。

李白来到大殿前,深吸一口气,稳步走进大殿。大殿内,金碧辉煌,雕龙画凤的梁柱支撑着高大的屋顶。唐玄宗端坐在龙椅上,身着龙袍,头戴皇冠,面容威严。李白快步走到唐玄宗面前,跪地行礼,说道:“臣李白,参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玄宗看着李白,脸上露出了微笑,说道:“李白,朕听闻你才华出众,诗作更是一绝。今日召你进宫,就是想见识一下你的才华。”

李白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过奖了。臣愿为陛下赋诗一首,以表忠心。”

唐玄宗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好,就以这皇宫的美景为题,赋诗一首。”

李白沉思片刻,开口吟诵道:“皇宫巍峨耸云天,金碧辉煌映眼前。龙柱雕梁呈盛世,奇花异草舞蹁跹……”李白的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将皇宫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唐玄宗听后,连连称赞:“好诗,好诗!李白,你果然名不虚传。朕决定,让你留在翰林院,为朕起草诏书,撰写诗文。”

李白再次跪地谢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从大殿出来后,李白心情大好。他回到翰林院,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教授。李教授虽然为李白感到高兴,但心中的担忧却丝毫未减。“李公子,圣上虽然赏识你,但朝堂之上危机四伏,李林甫等人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你一定要多加小心。”李教授再次提醒道。

李白却满不在乎地说道:“李兄,你太多虑了。我李白行得正,坐得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忠心,何惧他人陷害。”

然而,正如李教授所担心的那样,李白的入宫引起了李林甫的嫉恨。李林甫得知李白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后,心中十分不悦。他召集党羽,商议如何打压李白。“这李白不过是一介文人,竟得到圣上如此青睐,若不加以打压,日后必成大患。”李林甫阴沉着脸说道。

一位党羽附和道:“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可在圣上面前诋毁李白,说他目无尊长,恃才傲物,让圣上对他心生不满。”

李林甫听后,冷笑一声,说道:“此计虽好,但还不够。我们要找机会抓住李白的把柄,让他永无翻身之地。”

此后,李林甫及其党羽便开始暗中监视李白的一举一动,试图寻找机会陷害他。而李白却浑然不知,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唐玄宗起草诏书,撰写诗文,希望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翰林院的日子里,李白时常与其他学士交流诗词创作,探讨治国之道。他的才华和豪爽的性格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喜爱,但也因此招来了更多的嫉妒和怨恨。李教授看着李白,心中十分担忧,他多次提醒李白要小心李林甫等人的陷害,可李白却始终不以为然。

一日,李白在翰林院与几位学士谈论诗词时,一位学士突然说道:“太白兄,你可知道,李林甫近日在朝堂上多次提及你的名字,似乎对你有所不满。”

李白听后,微微皱眉,说道:“我与李林甫素无恩怨,他为何要针对我?”

另一位学士叹了口气,说道:“太白兄,你才华出众,得到圣上赏识,自然会引起他人的嫉妒。李林甫心胸狭隘,容不得比他优秀的人,你可要多加小心。”

李白听后,心中不禁有些愤怒,但他依然坚信,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不怕李林甫的陷害。“我李白一心报国,他若敢陷害我,自有天理公道。”李白坚定地说道。

然而,政治的漩涡远比李白想象的要复杂。李林甫等人并未停止对李白的陷害,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向李白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