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构红楼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4章 情小妹耻情归地狱:论“弱势群体”的保护

各位看官,上回咱们聊到了贾府的“纳妾经济”,发现这“纳妾”啊,虽然在古代社会很普遍,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甚至引发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今天,咱们就接着《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狱”的情节,来扒一扒贾府的“弱势群体经济”,看看这贾府里,除了那些光鲜亮丽的少爷小姐们,还有哪些“弱势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又是如何的。

话说这《红楼梦》啊,虽然写的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史,但它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贾府这个大家庭里,除了那些锦衣玉食的主子们,还有一大批地位低下的奴仆。他们的人数众多,构成了贾府经济运行的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奴仆,就是贾府的“弱势群体”。

在咱们现代社会,“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指的是那些在经济上、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比如,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等。这些人群,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权力,容易受到歧视和剥削。

在《红楼梦》里,贾府的奴仆,就属于这样的“弱势群体”。他们虽然在贾府里工作,为贾府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的经济自主权,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们的手中。

咱们先来看看贾府的奴仆,主要靠啥生活。在贾府,奴仆的收入来源,主要有这么几种:

一是“工钱”。这工钱,就是贾府每个月发给奴仆的工资。但是,这工钱的数额,非常微薄,往往只够奴仆们维持基本的生活。而且,这工钱的发放,还很不稳定,有时候会拖欠,有时候甚至会被克扣。

二是“赏赐”。这赏赐,就是贾府的长辈们,偶尔给奴仆们的额外奖励。但是,这赏赐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奴仆们是否讨主子们的喜欢。而且,这赏赐的发放,也没有任何的制度保障,完全是主子们的一时兴起。

三是“灰色收入”。这灰色收入,就是奴仆们在为主人办事的过程中,偷偷地收取的一些好处费。比如,管家们可以利用职权,从中克扣一些银子;丫鬟们可以利用主子们的信任,收取一些小费等等。但是,这灰色收入,是非常不稳定的,而且,一旦被主子们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从这几种收入来源可以看出,贾府的奴仆,几乎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来源。他们的收入,都来自于主子们的恩赐,他们的经济地位,完全依附于主子们。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依附型经济”。

这“依附型经济”,对奴仆的命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依附型经济”下,奴仆的价值,往往被物化为一种“劳动工具”,他们的命运,也往往被当作一种“消耗品”。

比如,在贾府里,奴仆们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劳动,他们不仅要干各种脏活累活,还要随时听候主子们的吩咐。他们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但是,他们的收入却非常低,而且,没有任何的劳动保障。

而且,在贾府里,奴仆们的地位非常低下,他们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他们不能随意地离开贾府,不能随意地选择自己的工作,甚至不能随意地选择自己的配偶。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们的手中,他们没有任何的自主权。

更可怕的是,在贾府里,奴仆们的生命安全,没有任何的保障。如果主子们心情不好,或者犯了什么错误,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被处死。他们的生命,就像草芥一样,没有任何的价值。

在《红楼梦》里,这种情况,就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晴雯,她只是一个丫鬟,但是,她却因为性格刚烈,不肯向王夫人低头,就被王夫人以“狐媚子”的罪名,赶出了贾府,最终悲惨地死去。

再比如,金钏,她也只是一个丫鬟,但是,她却因为和贾宝玉开了一句玩笑,就被王夫人扇了一巴掌,最终羞愤自杀。

还有,尤三姐,她虽然不是贾府的奴仆,但是,她的地位也非常低下。她被贾珍和贾琏玩弄于股掌之间,最终被退婚,羞愤自刎。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依附型经济”下,“弱势群体”的命运,往往非常悲惨。他们的价值,被物化为一种“劳动工具”,他们的命运,被当作一种“消耗品”,他们的生命,没有任何的保障。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经济地位,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让他们获得独立的经济来源,让他们能够参与到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来。

在《红楼梦》里,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奴仆,在努力地争取自己的经济独立。

比如,刘姥姥,她虽然是一个乡下老太太,但是,她却非常聪明和勤劳。她主动地来到贾府,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幽默,赢得了贾府上下的喜欢,并且获得了一些赏赐。这说明,她不甘心于贫困,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再比如,鸳鸯,她虽然只是一个丫鬟,但是,她却非常有主见和魄力。她拒绝了贾赦的求娶,宁愿自尽,也不愿意成为贾赦的妾。这说明,她不甘心于被当作一种“交易品”,她想要通过自己的选择,掌握自己的命运。

还有,袭人,她虽然也是一个丫鬟,但是,她却非常勤劳和精明。她不仅把宝玉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还懂得一些理财之道。这说明,她不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丫鬟,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即使在“依附型经济”下,仍然有一些“弱势群体”,在努力地争取自己的经济独立。他们的努力,虽然微弱,但是,却代表了一种进步的趋势。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人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开始参与到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来。他们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他们的地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重。

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包容性经济”。在“包容性经济”下,“弱势群体”的价值,不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劳动能力上,他们的个人尊严和权利,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他们的命运,不再仅仅依附于他人,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总而言之,《红楼梦》第六十六回,通过尤三姐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这个问题,虽然在现代社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我们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真正的“包容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