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卧薪尝胆
吴①既赦(shè)②越③,越王勾践(jiàn)反④国,乃苦身焦思⑤,置胆于坐⑥,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rǔ)⑦忘会(kuài)稽(jī)⑧之耻邪(yé)⑨?”
——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释
①〔吴〕春秋末期的诸侯国。
②〔赦〕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③〔越〕春秋末期的诸侯国。
④〔反〕同“返”,返回,回到。
⑤〔苦身焦思〕形容为某事忧心苦思。苦:劳苦,辛苦。焦:烦扰,焦急。
⑥〔坐〕同“座”,座位。
⑦〔女〕同“汝”,你。这里指越王勾践自己和自己对话。
⑧〔会稽〕山名,在浙江绍兴市东南。
⑨〔邪〕表示疑问或反问。
译文
吴国已经赦免了越国,越王勾践返回越国,于是(为报仇雪耻)忧心苦思,把一颗苦胆挂在座位旁边,不管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到,吃饭时也会尝一尝胆的苦味,(他对自己)说:“你难道忘记在会稽山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历史故事
春秋末期,九州大地上数个大国并存。其中,以吴国和越国的势力最为强大。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打得有来有回。这篇小古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场吴国打赢越国的战争之后。这场败仗,越国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越王勾践手下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叫范蠡(lí)。由于没有听范蠡的意见,越王吃了一场败仗。
当时,越军被吴军一路打到会稽山,越军的五千残兵被吴军团团围住。此时,范蠡劝说越王赶紧派人求和,否则会全军覆没。越王迫于无奈,只好派人求和。吴国那边也有个聪明睿智的人叫伍子胥(xū)。伍子胥建议吴王趁机消灭越国,结果吴王没有听伍子胥的建议,同意了越王的求和请求,放过了越王勾践。
吴王以为以后越国再无威胁。没想到,越王回国后,每天都在筹谋着报仇雪耻。他忍辱负重,选择和百姓同甘共苦。那时,越王弄来一颗苦胆。他把这颗胆挂在自己的座位旁边。不管是坐着还是躺着,只要一抬头,他就能看到这颗胆。吃饭的时候,他也要去尝一尝这颗胆的苦涩味道。
这是越王在磨炼自己。那时,他经常问自己:“你难道忘记在会稽山所遭受的耻辱了吗?”他没有忘,也不会忘。就这样,越王睡柴草、尝苦胆,过了七年。成语“卧薪尝胆”由此而来,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七年之后,越王听了范蠡的建议,没有盲目复仇,而是等待最好的时机。
吴王身边最厉害的人就是伍子胥。结果,吴王骄傲自满,对伍子胥的建议毫不在意。后来,伍子胥遭奸臣陷害,竟然被吴王杀害了。这时,越王问范蠡,复仇的时机到了吗?范蠡说,再等等。直到有一天,吴王把大部队派出去攻打其他国家,国内只剩下些老弱残兵,范蠡才说,复仇的时机到了!
这一回,越国打赢了吴国,轮到吴王派人来向越王求和。从此,吴国的势力衰弱,越国却越来越强。《东施效颦》里讲到的西施,大家还记得吗?传说,越王派西施到吴国,用美貌吸引吴王,让吴王无心政事,为越王称霸提供了不小的帮助。数年之后,越国一鼓作气,灭了吴国。越王勾践,也成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