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轻松渡过叛逆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园丁

很多时候,家长听到叛逆期这个词就会头疼,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叛逆,孩子沉溺于电子游戏是因为叛逆,孩子和朋友打架是因为叛逆。教育专家不是说叛逆期12岁才到吗?怎么现在的孩子叛逆得越来越早了呢?

究竟什么是叛逆期?搜索一下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叛逆期是指青少年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批判的倾向。

以上也是我们通常对叛逆期的理解,既然概念并不复杂,那我为什么还要用一本书来讲叛逆呢?这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容易把叛逆期和青春期混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行为算不算叛逆。

●1岁的小孩不让父母喂饭,自己反着抓勺子进食,可是饭怎么也喂不到嘴里,但就是不把勺子交给大人。他们还喜欢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2岁的孩子如果自己没有按电梯上楼,哭着要求下到一楼再按一遍电梯上楼才满意。

●3岁的孩子玩滑梯,不爬梯子走到顶部,非得顺着滑梯的斜坡爬上去。

●4岁的孩子不让家长帮忙拼积木,一定要推倒了自己拼。

●5岁的孩子上幼儿园快迟到了,无论父母怎么劝说就是要自己系好鞋带才出发。

●6岁的哥哥不懂事,不让弟弟妹妹碰自己的玩具,还偷偷地欺负弟弟妹妹。

●7岁的小孩遇到事情还喜欢哭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8岁的小孩不能按计划做事,答应的事情说到做不到。

●9岁的孩子不让父母叫自己宝宝,有时候还会和老师起争执。

●10岁之后孩子的叛逆行为就数不胜数了,也就进入了我们认为最难教育的青春期。

如果我这样列举下去,孩子叛逆的事情真的是数不胜数,如果我再继续列举下去,可以写出一个人70岁甚至80岁还会做的叛逆的事。我们发现通常所说的叛逆期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有叛逆的行为,只是在10岁到18岁的青春期会显得特别明显。同样是青春期,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能礼貌懂事,学习努力,而自己家的孩子就情绪反复无常,和父母无话可说,甚至是横眉冷对?科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聪明的父母如果能识别青春期孩子叛逆行为背后实际的需求,理解孩子的压力,支持孩子的成长,把叛逆行为变成成长的机会,那你也能拥有一个不叛逆的别人家的孩子。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对叛逆期的理解,“叛逆期”应该叫作“成长期”,父母如果能够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珍惜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每一个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每一次表现出的不听话,每一次意料之外的“翻车”事件,偷偷改了成绩单上的分数,鼓足勇气写出人生中的第一封“情书”,突然摔门而去……当我们把这些成长中的“事故”看作是孩子成长中的催化剂时,我们期望的就会是经历过后的成长。虽然孩子的身高可能超过了父母,但他们依然是稚气未脱的孩子,激动的情绪背后一定隐藏着被爱、被关注、被信任的渴望。我们总是把老师叫作园丁,但其实父母更应该是园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株独特的植物,每一种植物都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浇水施肥,最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的园丁只能是父母,而每一株植物的花期,是园丁最大的期盼和荣耀。

本书将分析孩子各年龄段叛逆行为背后的情绪需求,让父母正确认识叛逆期并利用好孩子叛逆背后的成长需求,最终让叛逆期成为孩子的发力期、逆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