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近年来,国家逐步提高扶贫工作的力度,其中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是这场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国家实现2020年扶贫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实现脱贫需要采取符合本地实情的可行措施。结合黑龙江农业的主力军——农垦系统,从精准扶贫的角度看,针对贫困区域环境、贫困农户状况采取产业扶贫的方式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可行的策略。
黑龙江垦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承担国家使命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如今已经历了70年的开发建设和改革发展历程。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黑龙江垦区在产业发展上具备独特的优势;但同时,我国“十三五”时期确定的304个重点贫困农场中,黑龙江省有32个,占全国总数的将近1/10,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黑龙江垦区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典型性。首先,垦区具有独特的国有企业属性,农垦系统是政府职能与市场体制有机结合的制度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具有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等方面的优势,这保证了其在粮食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其次,黑龙江垦区对周边村屯发展具有带动作用,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农民就业增收,通过垦区小城镇建设可以带动当地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通过生态建设也能带动当地环境的改善。黑龙江垦区产业发展的典型性也体现在绿色食品产业极具规模、食品加工产业实力雄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以及境外农业开发优势明显等方面。
所以,对黑龙江垦区产业扶贫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层次地对产业扶贫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进行深刻的认识。从现实角度说,做好黑龙江垦区产业扶贫研究,可助推贫困农场脱贫致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未来更好地应对农垦系统的产业扶贫工作具有帮助;同时,能够为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有益的助力。
黑龙江省农垦系统的扶贫工作是有着相对完善的政策基础的。从财政和金融扶贫政策、教育和科技人才政策、社保和土地改革政策、招商和剥离社会职能政策四个方面来说,其已经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备的体系。
以本研究具体考察的庆阳农场来说,其在产业扶贫方面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并且这些经验与精准扶贫的路径是相似的,即因地制宜。具体做法方面,该农场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形式打造“三位一体”的产业运营模式;二是通过“复合型产业运作”催生农业资源生态循环利用模式;三是采取“多元化分类扶贫”方式形成产业扶贫攻坚可持续机制;四是“多策并举”的系列扶贫措施助推产业扶贫攻坚。
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经验、不断纠错的过程。在对不断发展着的庆阳农场扶贫工作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进一步优化的问题,主要是产业扶贫参与主体未形成完整利益联结机制、扶贫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突出、金融和政策支撑不足、农技人力资源匮乏四大方面。
我们初步给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优化意见:第一是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地优化产业布局;第二是培育产业扶贫主体,增强扶贫带动能力;第三是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贫困户受益程度;第四是健全产业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五是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助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第六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与支持力度。
调研组的组成人员均长期从事实证研究,在决策咨询、规划编制、可行论证、第三方评估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课题组部分人员先期承接过多项庆阳农场所在的哈尔滨市相关课题,数次深入庆阳农场所在的延寿县内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在前序课题的调研过程中对延寿县所辖各乡镇均有所了解及认识。
为更好地了解总结庆阳农场产业扶贫经验,本课题组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多次组织进驻庆阳农场的调研活动,历时一年有余。调查期间共组织座谈会4场,完成农场情况调查报告1份,并通过入户调查、一对一问答的形式,完成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问卷调查共60份,同时完成个案访谈20余个,这些调查为我们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另外,课题组成员也进行了非常扎实的文献资料收集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