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元大都城的修建与城市中轴线

第一节 元大都城的规划与营建

今日北京老城中轴线是在元大都城规划时奠基的。从元大都城布局来看,受到唐宋都城营造的影响,同时吸收和借鉴了金中都营建都城中轴线的实例。上述城池在营建时,都有贯穿城市南北的城市中轴线,使都城更有气魄,更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元大都城在规划营建时,城市中轴线就成为城市布局的重要依据。

有一个传说,在元大都城修建前,忽必烈曾站在琼华岛东侧的高地上,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射了一箭,确定了大都城的位置。向南射出的那一箭,确定了大都城市的中轴线。这显然是民间传说,没有史实依据。有专家考证,城墙“马面”马面,指的是突出于城墙的墩台,是古代的一种城防设施,亦称为敌台、墙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一箭之遥。而经考古勘测,元大都城的北城墙长6730米,东城墙长7590米,西城墙长7600米,南城墙长6680米,周长28600米,面积50余平方公里侯仁之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第29页。,这是任何高超的箭术也难以达到的。上面传说中,比较接近真实的是元代著名寺庙—大圣寿万安寺(今北京白塔寺)是由元世祖忽必烈射箭划定的。北京大学的宿白教授在《大藏经》里发现了元代建塔碑文,并著文校释认为,大圣寿万安寺为元代皇家在大都兴建的重要工程之一。《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记载该寺四界为元世祖所钦定:“帝(元世祖忽必烈)建大圣寿万安寺,帝制四方,各射一箭,以为界至。”经有关专家考证,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擅长骑马射猎的蒙古民族,有射箭划地为界的习俗。一箭之遥大约200米左右,大圣寿万安寺是先修建了白塔,然后请忽必烈以塔为中心,向四面各射一箭,确定了寺院占地范围。当时整座寺庙范围大约16万平方米,每边长大约400米,距中心为200米,符合一箭之遥。

大圣寿万安寺白塔

元大都城的主要设计者是刘秉忠。刘秉忠(1216—1274),元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少年聪颖,先做过道士,后出家为僧,精通儒家文化,自号藏春散人,经海云法师推荐给忽必烈,备受信任,参与国家重大决策。至元三年(1266),刘秉忠主持元大都城市的规划建设。他博学多才,精通周易、天象、八卦等学问,由他设计的大都城被民间传说为“八卦哪吒城”。

元大都城的设计者—刘秉忠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