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竹叶清热除烦,竹茹清热化痰
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是一味清热泻火药,可除烦利尿。与它同株的中药有竹茹和竹沥、天竺黄。

竹叶清热除烦而生津
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能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淡竹叶利尿渗湿。
第一,本品甘寒,主归心经,能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而清胃火以止渴。如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的竹叶石膏汤,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以及在清营解毒透热的清营汤中使用竹叶卷心清热解毒、轻清宣透。
第二,本品性寒,能泻心胃实火,甘淡能渗湿利尿。如治心胃火盛的导赤散,方中使用竹叶清心利尿,养阴除烦。在祛暑清热的清络饮中使用鲜竹叶卷心清心而利水。
除此而外,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银翘散中也有竹叶,用以清热生津。
竹茹清热化痰
竹茹甘、微寒,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效。
第一,竹茹甘寒性润,善清化热痰,治肺热咳嗽、痰黄稠者。如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泻白散中可加竹茹;治疗胸闷痰多、心烦不寐者,用于理气化痰、和胃止呕的温胆汤中多用竹茹。
第二,本品能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如与黄连、黄芩、生姜同用的竹茹饮,治疗胃虚有热之呕吐。如降逆止呕、益气清热的橘皮竹茹汤。如治胎热恶阻呃逆时可与炙枇杷叶、陈皮同用,为了防止寒性过偏,可使用姜竹茹。
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开窍
竹沥甘、寒,归心、肺、肝经,具有清热豁痰、定惊利窍之功。
第一,本品性寒滑利,祛痰力强,治痰热咳喘、痰稠难咳,顽痰胶结者最宜。如竹沥达痰丸。
第二,本品入心、肝经,善涤痰、清热而开窍定惊。治中风口噤,如涤痰开窍的涤痰汤。
天竺黄清心定惊开窍醒神
天竺黄甘、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开窍醒神之功。
第一,本品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之功与竹沥相似,而无寒滑之弊。如治小儿痰热惊风的抱龙丸。
第二,本品以清热化痰为主,常配贝母、瓜蒌、桑白皮。
总之,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竹叶有生津止渴之效,淡竹叶利尿作用佳。
竹茹清热化痰,下气止呕之要药也。此药甘寒而降,善除一切火热痰气为疾,用之立安,如诸病非因胃热者勿用。姜竹茹可缓寒而止呕作用强。
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风火燥热而有痰者宜之。竹沥性寒滑,用时可加入生姜汁数滴,既可增加其行经络、达四肢、祛皮里膜外之痰的效果,又可防其过寒害胃。
竹茹、竹沥、天竺黄均来源竹,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热病或痰热所致的惊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天竺黄定惊之力尤胜,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大人惊痫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竹茹长于清心除烦,多用于治痰热扰心的心烦失眠。
区别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