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十年末,从农机厂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接下来的计划!

苏九接过文件,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文件上写着,陈锋所在的公司,名叫“锋锐科技”,是省城一家新成立的科技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的销售和代理。

“苏总,我听说,你们厂生产的卫星锅,效果非常好,销量也很火爆。所以,我想跟你们合作,拿下你们卫星锅在省城的独家代理权。”陈锋说道。

苏九笑了笑,说道:“陈先生,不好意思,我们已经跟省城的经销商签订了独家代理协议。”

陈锋似乎早有预料,他微微一笑,说道:“苏总,我知道你们已经跟别人签了协议。但是,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条件。”

“哦?什么条件?”苏九问道。

陈锋竖起一根手指,说道:“我可以给你更高的进货价,并且,我可以保证,每个月从你们这里拿货的数量,绝对不会低于三万台。”

三万台!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现在整个红星农机厂的日产量,也才三千台左右。

但是,苏九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

他沉思片刻,说道:“陈先生,你的条件,的确很诱人。但是,我不能违背跟其他经销商签订的协议。”

陈锋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

“苏总,我知道你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但是,商场如战场,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你跟那些小经销商合作,能赚多少钱?跟我合作,你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苏九摇了摇头,说道:“陈先生,钱固然重要,但诚信更重要。如果我为了眼前的利益,违背了跟别人的承诺,那以后,谁还敢跟我合作?”

陈锋沉默了。

他没想到,苏九竟然会拒绝他的条件。

“苏总,你…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吗?”陈锋不死心地问道。

苏九笑了笑,说道:“陈先生,我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感谢你的好意,但是,我们不能合作。”

陈锋叹了口气,说道:“好吧,苏总,既然你这么坚持,那我也就不强求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跟你合作。”

说完,陈锋转身回到了车里,发动汽车,离开了红星农机厂。

……

时间缓缓的流逝。

接下来的几天,苏九一直忙活于新厂投产的事情。

毕竟是新厂,新员工,虽然有老员工带着,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废品率,就比老员工高了好几个点。

新厂投入的第一天,单台卫星锅的成本达到了190块钱,之所以一下子拉高这么多,就是因为废品率有点高。

一直到第三天,才拉低到170块钱。

苏九做过预算,估摸着最终能降低到一百五十块钱一台的成本。

……

苏九缓缓坐回那张略显陈旧的办公椅,吱呀一声。

阳光透过窗户,将室内分割成明暗交错的光影,他微眯着眼,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

卫星锅,这个在后世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物件,在这个时代,却是他起步的第一桶金。

月产十五万台,这个数字,足以让他在这个时代的商业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他清楚地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

卫星锅的成功,虽然给了他足够的底气。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高枕无忧,坐享其成。

市场,从来都是风云变幻,瞬息万端。

今天你是弄潮儿,明天就可能被拍死在沙滩上。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草莽并起的年代。

苏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脑海中关于卫星锅的种种纷繁思绪,暂时压下。

“现在,是时候了……”苏九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坚定。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翻开空白的一页,用笔在上面重重地写下了两个字:

“离职”

这两个字,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压得他心头一沉。

离开红星农机厂,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毕竟,这里是他重生的起点,是他施展拳脚的第一个舞台。

他在这里,获得了第一桶金,积累了第一批人脉,甚至,还收获了一些……难以言喻的情感。

厂长李卫国,那个对他有着知遇之恩,对他寄予厚望的老人;

技术科的王工,那个和他一起熬夜攻关,为了一个数据争得面红耳赤的倔强汉子;

还有车间里的那些工人,那些将他视为英雄,将他高高举起的朴实身影……

离开,意味着背叛吗?

苏九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不,不是背叛。

他摇了摇头,眼神逐渐变得清明。

他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红星农机厂,终究只是一个国营老厂,体制的束缚,如同无形的枷锁,限制着它的发展,也限制着他的手脚。

他想要做的,不仅仅是让红星农机厂起死回生,他想要做的,是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一个能够在这个时代,呼风唤雨,纵横捭阖的商业帝国!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他就必须跳出红星农机厂这个小小的池塘,去往更广阔的天地,去搏击更汹涌的浪潮。

潜龙在渊,只为一跃九天!

他拿起笔,在“离职”下面,开始写下详细的计划。

第一步,要做的,自然是稳住红星农机厂的生产。

他需要确保,即使自己离开,卫星锅的生产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这一点,他已经提前做好了布局。

王工,那个技术过硬,为人正直的汉子,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他相信,即使没有自己,王工也能够带领技术科,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而车间方面,他也已经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这些人,都是他亲自挑选,亲自培训的,对卫星锅的生产流程,了如指掌。

至于销售方面,更是无需担心。

如今的卫星锅,供不应求,根本不愁卖。

甚至,已经有不少外地的经销商,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代理。

可以说,红星农机厂的卫星锅,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即使没有他苏九,也能够继续运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