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刘志明医案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风温(风温袭表,兼有里热)

张某,男,40岁,1976年3月3日初诊。

主诉:

高热2天。

病史:

患者2天前开始发热,体温最高达40℃,恶寒,头痛,咳嗽,胸闷,恶心,纳差,小便黄;脉浮数,舌苔黄腻。病后自己服用解热止痛剂及中药1剂,热未退。

中医诊断:

风温;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辨证:

风温袭表,兼有里热。

治法:

表里双解,温凉并用。

处方:

防风通圣散加减。荆芥穗9g,薄荷9g,防风12g,半夏9g,藿香9g,连翘12g,栀子9g,黄芩9g,滑石15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剂,3剂。

服药1剂高热即退,2剂病愈。

按语:

此患者发病时间虽然短暂,但有入里之象,不可单用汗法。方中以荆芥穗、防风、连翘、薄荷辛温发汗祛邪,辛凉解肌退热;更佐栀子、黄芩、滑石清肺胃之热,引热自小便出;伴有恶心、纳差、苔腻等秽浊内阻之象,加半夏、藿香和胃化湿。全方表里两清,内外分消,使热邪得以迅速消除。

本案为表里同病,内热不甚而兼夹湿浊,故去石膏、大黄,加藿香、法半夏。

刘老认为,治疗温热病初起发热表证,辛凉之品虽可散热,但发汗力量不足以祛邪外出,宜辛温辛凉两者结合,辛凉以解肌退热,辛温以发汗祛邪,使发汗无助热之弊,辛凉无凉遏之憾。他常选用辛温之荆芥穗、防风,配合辛凉之薄荷、蝉蜕,二者协同,以解表清热。此类药物,貌似平淡无奇,但运用得当,可收“轻可去实”之效。此外,刘老还提出,在温病初期,只要有入里化热之势,即便是里证初显而不重,也应酌情采用表里双解之法,有效截断病程发展。如等里证完全具备再施清里之法,则疗效差而取效慢。温病早期应用表里双解法,关键在于用药得当与否,只要分清表里之轻重主次,权衡表里药物的比例而后用之,遣方用药需适合法度,避免太过或不及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