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3章 太子殿下的实验室

回到殿内的朱齐迅速褪下沾染尘土的衣衫,换上一袭素净的白袍。

他低头瞥见自己靴履上斑驳的泥渍,不由得皱了皱眉,当即命人取来一双新鞋换掉。

待装束齐整后,他立即指挥几名宦官将那些精心准备的“斩获品”——各式奇特的器皿与材料,小心翼翼地搬运至东侧厢房。

这间厢房昨日便遵照太子的严令,由董平亲自督率宫人反复洒扫,连梁椽间的蛛网都清理得一尘不染。

这便是朱齐教授在大明的第一间简陋的实验室。

当沐浴更衣后的朱齐推开厢房的雕花木门时,一股混合着桐油与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四壁新刷的石灰将整个房间衬得格外明亮。

他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早先命宫人裁制而成的物件——一方素白细麻布缝制的口罩,两侧缀着可以绕耳的丝带。

整个人仿佛又恢复了几分后世科学家的气度。

“董平!”他突然厉声喝道,手指点向侍立一旁的青年宦官,“看看你的衣袍下摆!还有这指甲缝里的污垢!这般仪容,让孤如何放心将精密操作托付于你?”

助手董平只得悻悻退下,急匆匆赶往盥洗间。

朱齐的视线转向房中那张丈余长的黄花梨木案几,上面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各式明代器皿——黄铜油漏、戥子、檀木量斗,还有其他一堆器具。

作为经历过现代实验室系统训练的科研人员,他早已对简陋的实验条件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然而此刻,一个更为本质的难题浮现在他面前——计量基准的缺失。

他脑海中储存的所有技术资料,其计量单位均采用后世的国际单位制(SI体系)。

在诸多物理量中:

长度尚能以工部营造尺为基准,重量也可以使用《营造法式》记载的斤两制换算,再按照记忆中记载的资料对比。

更可通过水的密度建立关联基准——制作一个标准立方分米的容器,以此对长度和质量单位进行交叉验证。

经过这些方法,应当能够建立误差相对可控的长度和质量基准。

关于温度基准的设定,他可采用冰水混合物(0°C)作为基准点,并结合人体体温(约37°C)及沸水温度(100°C)作为辅助参考,构建一个初步的温度标度体系。

液体汞也简单,这个时代的炼丹工艺比比皆是,只不过需要对这剧毒的汞蒸气加以防范即可。

至于玻璃管——景泰年间并没有对应的玻璃吹制工艺,直至万历年间方得西方传入。

不过这也不太难,得益于明代陶瓷工艺的持续发展,官方与民间均已掌握成熟的高温窑炉技术,其熔炼温度均可以满足玻璃制造需求。

只需要朱齐亲赴陶瓷制作现场,对工匠稍加指点,再改变一些原料,制作一个500摄氏度内的温度计倒不存在太大问题。

然而,最令他困扰的是时间计量这一基础物理量的标定。

作为严谨的科研人员,他自然知道最准确的秒值——基于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对应的9,192,631,770个辐射周期的持续时间。

但在当前条件下,这种原子钟级的计时标准无异于天方夜谭。

他的目光落在桌上的铜制油漏上,粘稠的油液正以看似恒定的速度滴落。

突然,朱齐的视线转向自己的手腕,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或许可以利用人体脉搏作为次级时间参考?

虽然他不清楚这具身体的基础心率,但根据后世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华北地区20岁健康男性的静息心率通常分布在50-80次/分钟之间。

而门外值守的江昊等侍卫经过长期军事训练,其心率范围可能更为集中——若进行足够样本量的统计测量,所得平均心率应当具有参考价值。

这或许可以用来校准油漏的滴速,建立初步的时间计量基准。

朱齐把目光移向了门外的江昊,这群侍卫经年锻炼,或许这个区间还可以再缩小。

只要统计基数够大,其平均脉搏是有参考价值的——这倒可以用来修正、调整这油漏壶的准确度,得到一个相对较为接近的秒表。

注意到太子灼热的目光,江昊心中一紧,不自觉地偏过头去,略显不安。

“暂且如此吧。”朱齐轻叹道,“还好今日这个实验对时间精度倒是没有严苛要求,待日后再逐步完善吧。”

他深知,在缺乏现代计量体系的明代开展现代科学研究,就如同在荒漠中建造宫殿。

从基准测量到仪器制备,每一步都需要从头构建。

望着窗外斜长的树影,朱齐终于清楚地意识到,这条科研之路,注定漫长而艰难。

虽然他的记忆中有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但这个时代的材料纯度和工艺条件都需要重新验证。

可惜明日,他就要启程巡视河工,今日能做的,不过是摸索、验证个流程。

正当他思索间,洗漱完毕的董平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进来。

按照太子奇怪的要求,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宦官此刻焕然一新:

一袭浆洗得雪白的长衫妥帖地裹着瘦削的身躯,发髻用青布带束得一丝不苟,腰间扎着靛蓝色的宽腰带,脸上也戴着朱齐一模一样的特制布块,倒真有几分实验室助手的模样。

“殿下快看,这下总该没有泥垢了吧!”董平伸出两手,给太子教授检查一遍。

“还不错,”朱齐赞许地点点头,“这倒有了几分模样!”

两人开始将精选的鸭梨和西域葡萄倒入青瓷瓮中。

朱齐抄起药杵试了几下,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些粗笨的工具操作起来实在不顺手。

他转向董平:“你来负责研磨,要榨出每一滴汁液。记住,不许说话,更不许让汗液滴进去!”

董平暗自腹诽:方才在靶场还能开三石弓的太子殿下,怎么捣个水果就喊累了?

不过面上却恭敬地接过药杵:“小的定当尽心。”

趁着董平干活的功夫,朱齐检查起商辂送来的其他材料。

当他揭开一个锦缎包裹的匣子时,眼前顿时一亮——里面赫然是上等的铵明矾!这些细碎的半透明晶体散发着特有的刺鼻气味,与常见的钾明矾截然不同。

“妙极!”朱齐忍不住拍手,“想不到这指挥使的本领倒是神通广大!”

铵明矾在这个时代可谓稀罕物。

有了它,后续的结晶提纯步骤就能事半功倍。

他小心地拈起一撮晶体在阳光下观察,只见棱角分明的晶簇在光线中闪烁着微光,纯度竟出乎意料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