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实践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行动学习四问

一、为什么——行动学习为什么火

行动学习火了,因为它让学习活了。现代社会变化快速,学习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组织和工作的需要。常见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讲授式、宣教式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当然有其优势所在,但其弊端在于,学习和工作、应用往往是脱节的。很多时候,人们开展工作的惯常思维是,先等领导定好调子、指明方向,再着手推动。在个别地方和单位,学习变成了表演:开动员大会,领导强调参加人员要高度重视学习,并提出具体要求,参加人员代表发言表态一定做到学用结合、学思结合;接着是专家授课,大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学习,然后提交学习报告和学习心得;最后召开结业或者结束仪式,领导总结讲话,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并要求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常态化。过一段时间,为落实新的文件和领导要求,又启动新的学习活动。各种学习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但学习效果却微乎其微,因为大家都是为文件、为领导而学习。

可以说,新的时代特点和内外部环境变化要求教育培训工作更加突出实效。行动学习之所以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除了其本身强调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之外,实际上也折射出传统培训方式的弊端。

1.传统培训套路玩不转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组织遇到的复杂问题越来越多,以至于其对教育培训的期望越来越高。传统培训方式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工作业绩不理想是人员的知识、技能或者经验不足造成的,所以人们希望通过培训来补齐知识、技能或经验的短板,从而提升业绩。而实际上,业绩提升需要行为的有效改变,业绩的稳步提升取决于有效行为的稳定度。也就是说,培训只有带来行为的改变,才能提升工作业绩。还要注意,一时的行为改变也无法带来稳定的业绩提升,培训价值的衡量标准应该是行为的持续改变。

组织学习有技术性、适应性和制度性三大障碍石鑫著,《搞定不确定:行动学习给你答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6年。,分别对应“会不会”“愿不愿”和“能不能”。传统的培训方式立足于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讲授,旨在克服“会不会”的技术性障碍;“愿不愿”的适应性障碍,针对的是人是否愿意改变心智模式;“能不能”的制度性障碍,则针对改变后的行为做法能否在组织制度上得到允许、在组织环境中得到支持,而后两个障碍都是传统培训方式无力解决的,因此我们需要跳出传统培训模式,重新思考新需求的满足路径。

2.新时代催生新方法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领导重任”,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寻求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具体办法。与工业时代环境稳定、市场单一、战略确定的特点不同,当前环境多变、市场跨界、战略常态化调整,组织发展不能再沿袭过去那种通过命令强行落地的方式,培训学习也不能简单依靠固定模板和强化训练推动。

新时代催生新方式。当前的组织学习和培训方法要能够精准找到问题,充分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要通过充分研讨达成共识,有清晰的落地方案和执行承诺,让人员互相支持、高度配合,在工作中提问、质疑和反思,做中学、学中做;要能够适时调整,阶段性复盘,沉淀组织经验和萃取学习知识;要能够激活组织成员内驱动力,提高团队智商,打造“双型组织”双型组织,特指执行组织加自由团队(研讨小组)的组织模式。该概念由著名学习型组织专家钟国兴提出。,建设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3.干部教育要上承战略,下接绩效

在教育培训中提出“上承战略,下接绩效”观点的,时间早且有代表性的是用友大学。田俊国在《上接战略 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一书中指出,要让培训出绩效,强调培训要与业务计划一致,要紧贴业务开发课程,课程内容要聚焦业务需要,提倡用微行动学习保证培训落地,课后持续强化和学员交流;此外,强调要对员工进行系统性培养,在真实的挑战性任务中助推员工快速成长。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提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干部教育培训就必须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需要整合培训资源,在精准化培训上下功夫,让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加强、党性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升,让干部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干部教育也要上承战略,下接绩效,自觉服务于“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四个伟大”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建“四个伟大”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衡量干部教育成效的关键,就是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各个历史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尽管不同,但忠诚、干净、担当是始终不变的选人用人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