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偏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偏见是一种价值观吗?

有些学者在定义偏见时,会增加一个前提。他们认为,态度之所以成为偏见,是因为其违反了某些文化中人们广为接受的重要规范或价值。他们坚持认为偏见不过是违背社会道德的预判。

一项实验显示,对“偏见”一词的使用的确带有这种色彩。该实验请几名成年评判者听取九年级学生的陈述,并根据内容反映的“偏见程度”对陈述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无论男孩对女孩这个群体发表了怎样的看法都不会被视为偏见,因为大家认为取笑异性在青春期早期是正常的。同样,对老师的诸多看法也没有被视为偏见,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对老师有排斥也可以理解,况且对社会也不会带来重大影响。不过,孩子们对工会、社会阶级、种族或国籍表现出敌意时,评判者更倾向于将之判定为“偏见”。

简而言之,人们在判定某种不公平的态度是否为偏见时,会考量这种态度是否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15岁的男孩“排斥”女孩不会被视作偏见,但如果他“排斥”外国人则会被视为偏见。

在简单的心理学意义上,偏见是负面的、过度归类的判断,在种姓社会、奴隶社会、相信巫术的地区还有道德敏感度较高的社会都有存在。

当然,比起没有道德传统的国家,有些信仰基督教和有民主传统的国家更无法容忍种族偏见。

尽管如此,“偏见的客观事实”和“对这些事实进行的文化或道德判断”完全不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将二者混为一谈,也不应该被词语的负面含义所误导,认为那只是一种价值判断。以“流行病”这个词为例,它包含了让人不舒服的内容,所以伟大的流行病征服者巴斯德理所当然会痛恨它,但这种价值判断丝毫不影响他成功征服流行病这一客观事实。

有些国家致力于消除偏见,有些国家则不然,但无论我们面对的是印度人、纳瓦霍人、古希腊人,还是美国米德尔顿的居民,偏见的基本心理学分析机制都一视同仁。只要某种对人的消极态度是源于错误的过度范畴化,那就是进入了偏见的领域。偏见存在于所有年龄层的群体,也存在于各个国家中,所以人们对偏见的谴责并非必然。偏见是真实存在的心理问题,与由其引发的义愤并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