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认同主流群体:自我厌恶
受害者也有可能发展出一种更微妙的心理机制,即比起假装迎合更“优越”的人,他实际上真心认同他们,并会从对方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群体。这种心理机制可能会成为同化主义者发愤图强的支撑,此外,个体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言谈举止与主流群体无异的时候,他也就会完全迷失在主流群体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有些受害者虽然完全不可能实现同化,但心理上仍然认同主流群体的做法、观点和偏见——他对自己的处境认命了。
失业者的遭遇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上述心态。研究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很多失业者都对自己的处境深感羞耻,为自己的穷困潦倒深感自责。在大多数情况下,哪怕是最匪夷所思的情况,我们都不能把贫穷怪在失业者头上。然而,羞耻感真实存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西方文化中,我们秉持着个人责任的信条。自己的世界由个人塑造,或者说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如此一来,移民就会为自己不标准的口音,社交场合的不自如、不优雅,以及不够高的教育水平而感到羞愧。
由于无法摆脱自己的所属群体,个体也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对自己的痛恨——至少说痛恨自己有群体特征的部分。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可能因为自己有这样的感觉而痛恨自己,为此饱受煎熬。这种撕扯的思维状态可能会让他们犹如惊弓之鸟,手足无措、“神经兮兮”、一直缺乏安全感。这些不愉快的心理特质会加剧他对自身身份的憎恶,深化内在的矛盾,形成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